ID: 22927867

七下18《井冈翠竹》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147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下,井冈翠竹,同步,测试题,答案
  • cover
七下18《井冈翠竹》同步测试题 一、基础积累 1. 字音字形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梭镖(suō) 岗哨(gǎo) 亭亭玉立 B. 竹钉(dīng) 修直(xiū) 鬼哭狼嚎 C. 黄洋界(jiè) 扁担(dàn) 血雨星风 D. 竹梢(shāo) 坚韧(rèn) 刀砍火烧 2. 成语运用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井冈翠竹在革命年代刀砍火烧不低头,象征着红军战士的坚贞不屈。 B. 建设者们绞尽脑汁设计竹滑道,将毛竹运往全国各地。 C. 井冈山上的毛竹漫山遍野,远远望去如绿色海洋。 D. 老表们冲过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送粮食,令人叹为观止。 3. 修辞手法 对《井冈翠竹》中“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排比、反复 B. 排比、顶真 C. 比喻、拟人 D. 夸张、象征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井冈翠竹》选段,回答问题: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上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4. 内容理解 选段中提到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的哪些用途?请简要概括。 5. 象征意义 作者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结合选段分析。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红军战士用它摆过30里的竹钉阵,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朱德的扁担依然在闪现井冈竹的光芒。如今,用井冈竹制作的竹筒、竹壶、竹杯、竹碗、竹筷、竹席等产品远销海内外,也传递着一份浓郁的井冈情愫。 (二)井冈竹有着不同寻常的品格,有着摄人心魄的精神和灵魂。它们怀着向往蓝天的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地成长;它们历经烽火硝烟的洗礼,立成丰碑的身姿。在小井村,红军医院100多位来不及转移的红军伤病员被敌人残忍杀害,在他们倒下的地方,生长着一片葱郁挺拔的井冈竹。它们在这里承载烈士的嘱托,延续不屈的生命,以最绚烂的方式证明英魂的存在,挺立成井冈竹的精神。 6. 拓展分析 选文(一)(二)中提到“井冈竹的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结合文段和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综合运用 7. 语言表达 袁鹰在《井冈翠竹》中运用象征手法,通过竹子赞美革命精神。 请你仿照这种手法,写一段话,赞颂“梅花”或“青松”的精神,要求使用比喻或拟人修辞,80字左右。 四、写作实践 8. 主题升华 课文以“井冈翠竹”为线索,贯穿革命历史与现实,表达对革命精神的赞美。 请你以“家乡的_____”为题(如“家乡的槐树”“家乡的小河”),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抒发对家乡或某种精神的情感。 答案解析 1. B 2. D 3. B 4. 用途:搭帐篷、做梭镖、盛水蒸饭、做扁担吹火筒、摆竹钉阵击退敌人。 5. 象征意义:竹子在革命年代与红军战士生死相依,其坚贞不屈的特性象征了井冈山人民和革命力量的顽强精神(如“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敌人弯腰”)。 6. 井冈竹的精神: 坚韧不拔:历经磨难仍蓬勃生长(如“立成丰碑的身姿”)。 忠诚奉献:承载烈士遗志,延续革命精神(如小井村的井冈竹)。 不屈不挠:象征红军战士的英勇气节(如竹钉阵、朱德扁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