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3化学方程式 培优卷 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D C D A A D D B C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D B B B D C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解:A、镁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成氧化镁,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所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相等,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生成的氧气会散逸到空气中,使反应后的质量减小,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散逸到空气中,使反应后的质量减小,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解:A、做甲实验时,若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因为无论红磷是否完全反应,天平都保持平衡,故A正确; B、乙实验中,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减小,所以最后天平不平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B正确;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此反应不消耗气体也不生成气体,所以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 D、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由于镁条与氧气结合产生氧化镁质量增加,故生成物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D。 3.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由于锌与酸反应能生成氢气,虽然锌与不同的酸反应,但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相同,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也相同,即a=b。 故选:C。 4.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不能读作“加”,该选项读法错误。 B、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该选项读法错误。 C、该反应可读作: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该选项读法错误。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选项读法正确。 故选:D。 5.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共有4个A分子和1个B分子,反应后含有1个A分子和2个C分子,可判断有1个A分子未参加图示中的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B、C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分别为3、1、2,原图可表示为: 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 故选:A。 6.解:根据“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则可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设A的质量为x,则,故x=8g;又因为“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可求D的质量为8g+12g﹣11g=9g。 A、在反应2A+3B=2C+4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1.已知“一定质量的A与1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11克C”,因为A的质量为8g;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解得c=44,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故错误; B、根据分析,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B为32,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可计算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此反应中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该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分析,可求D的质量为8g+12g﹣11g=9g,该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分析,A与C的质量之比是8g:11g=8:11,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解:A、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物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