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高二期中联考 历史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6页,19题,考试用时75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 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厚父》(清华大学收藏的竹简)中记载商王的言论:“其在时,后王之飨(‘飨’ 通‘享’,享有、统治)国,肆祀三后(指三位先王。有观点认为是指夏禹、夏启 和少康),永叙在服。”这表明 A.出土文献最为可信 B.商王重视国家统治秩序的连续性 C.商朝制度是夏朝的延续 D.商朝打破原始民主制传统 2.《史记》记载:“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 卫,与济、汝、淮、泗会…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这一水利工程的开凿 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各国争霸战争推动军事防御工程建设 B.铁器牛耕普及促进农业生产力提升 C.诸侯国重视水利以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D.商业繁荣催生大规模长途贸易网络 3.历史学家许倬云曾说:“西汉庞大的帝国体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正如任何 复杂系统,其中核心与边缘、上层与底层,以及不同平行的次级系统之间,都会 有不断的调适过程。”以下最能体现西汉初期在政治体制上调适过程的一项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推行“推恩令” C.设立刺史制度 D.采用“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 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6页 4.北宋史学家刘恕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 空文。”材料体现了 A.·均田制崩溃的直接原因 B.均田制崩溃的根本原因 C.两税法实施,赋税制度发生变革 D.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盛行 5、陈师锡在《五代史记序》中对欧阳修所著《新五代史》进行评价:“五代距今百有 余年,故老遗俗,往往垂绝,无能道说者…惟庐陵欧阳公,慨然以自任。”这反 映了宋代儒学复兴的哪一特点 A.宋代儒学家关注社会现实,强调经世致用 B.宋代儒学家注重道德教化,强调伦理纲常 C.宋代儒学家推崇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 D.宋代儒学家重视历史研究,强调以史为鉴 6.下表为清朝嘉庆时期,中国部分省份白银使用率。这一现象 低银区(<20%) 高银区(>50%) 省份 白银使用率 省份 白银使用率 东北 5.56% 福建 54.90% 直隶 2.47% 广东 54.17% 山东 2.86% 广西 50.00% 河南 2.50% 云南 72.22% 安徽 16.39% 江苏 11.63% A.折射出当时商贸发展速度缓慢 B.·与区域货币来源存在密切联系 C.根源于区域经济水平差异显著 D.表明货币体系制度性缺陷萌发 7.《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1903年制定,1904年1月公布),除规定 学制系统外,还订立了学校管理法、教授法及学校设置办法等。这一举措反映了 晚清 A.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新式学堂教育 B.保留科举制度基础上,逐步引入新式学堂教育 C.摒弃传统教育,全面推行西方教育模式 D.仅对科举制度进行微调,未涉及新式教育 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6页2025 年 4 月高二期中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A A D B B C C D A A C D B C 1. 【答案】B 【解析】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时期(中国)。 “其在时,后王之飨国,肆 祀三后,永叙在服”这句话出自《清华简·厚父》。其大意是:在那时,后来的君王治理国家, 隆重地祭祀三位先王,永远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