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350

诗词鉴赏第二课堂 ——王维 课件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554468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诗词,鉴赏,第二课堂,王维,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哎,听说了吗?咱城里来了一个小帅哥,听说写得一手好诗,画画跟音乐也是一等一的牛! 听说了听说了,好像是太原王氏的后代,贵族公子哥一枚~ 岂止!人家9岁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妥妥的别人家孩子~ 一个具有完美形象的全能爱豆! 王维 盛唐全才·少年成名 玉面少年郎 “妙年洁白,风姿都美” 比他帅的没他会写诗,比他会写的没他长得帅。 你当我不存在? “鬓如云鬟似雪,愁眉不展如丝” 玉面少年郎 “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唐才子传》 书法 琵琶 南宗画派之祖 诗文 南宗画派之祖 后人临摹的《辋川图》局部 世家大族·贵家公子 王维生于山西祁县太原王氏家中,他的父亲来自太原王氏,母亲来自清河崔氏,这两个家族是唐朝最有名的七大家族之二。可以说诗人口衔金汤匙,一出生便是贵公子哥。因母亲信佛,为其取名“王维”,字摩诘,取佛家《维摩诘经》之意。 从小,王维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诗、书、画、乐,是个艺术全才,放眼整个唐代诗坛,这逆天的才华也是独一份。 父亲去世·家道中落 九岁那年,父亲去世。失去了家庭顶梁柱,王家家道中落,母亲带着一家人搬到了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的娘家。 遭此家庭变故,身为家中长子的王维,开始发奋努力,想尽快扛起家庭的责任,重振王家门庭。读书,入仕,成了那个时期王维的梦想。 十七岁离家,孤身闯京城,王爷和公主引为知己,二十三岁高中状元,开启三十多年的宦海沉浮开元三年(715年),十七岁的王维离开家人,独自前往长安求学赶考。 盛唐全才·少年成名 此时正值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之初,长安城人才济济,一片繁盛。 而王维此次进京,亦开启了他波澜起伏,光芒璀璨的一生。 盛唐全才·少年成名 在京期间,王维结交了很多志趣相投的诗人游侠,年轻人一起喝酒,一同写诗,憧憬着上马提刀,下马吟诗,出为将,入为相的生活,恣意潇洒。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盛唐全才·少年成名 孤身在外,远离亲人,年少的诗人不时被思乡的愁绪烦扰。一个重阳节,十九岁的王维写下千古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是山的东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深情难许·白首一人 虽与李白同龄,但那时的众人尚不知谁人李白,而王维却早已声名鹊起,成为长安城备受瞩目的风流少年郎。 通过大家族培养的贵气,加之妙年洁白的风姿雅韵,当时玄宗之弟岐王李范一见王维,立刻引为知己。 岐王便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那位主儿,在当时也是响当当的皇家红人、名利场常客。 《相思》 (又名《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深情难许·白首一人 深情难许·白首一人 一场岐王做东的宴会中,王维一曲《郁轮袍》,让座中众人如闻天乐,其中,便有受邀而来的玉真公主。 深情难许·白首一人 正如古代话本中写的那样,美丽的贵女,一眼便看上了风头正劲、潇洒倜傥的少年才子。顺着这首曲子,公主对王维起了心思,但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贵女,哪怕再喜欢,内心还存着几分骄傲和质疑,但王维并非绣花枕头,确有真才实学,玉真公主翻看王维的字,不成想这人书法竟然写的也如此好,顺势又看了他的诗,这一看,便彻底沦陷。更何况,才子还有着不俗的家世。或许公主也在想,“这世上果真有如此完美的人!”说不清是欣赏多还是爱慕多,抑或都有,之后,玉真公主力荐王维去参加科举。 深情难许·白首一人 21岁那年,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人脉,王维顺理成章地中了状元,名气更上一层楼,后来顺利任职太乐丞,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