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1357

诗词鉴赏第二课堂 ——辛弃疾 课件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2187890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诗词,鉴赏,第二课堂,辛弃,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_____,号_____, 历城(山东济南)人,_____词人。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英雄人物,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_____”。 与李清照并称“ ”。 幼 安 稼 轩 南宋豪放派 苏辛 济南二安 对使命的坚定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横冲直撞的少年 公元1140年,南宋国土摇摇欲坠。这一年,金国讨伐南宋,岳飞大将军凤鸣抗金北伐,却没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精忠报国的机会。 受奸人秦桧的蒙蔽,皇帝竟甘愿向敌军各地投诚,还以“莫须有”的罪名夺走了一代忠将的性命。从此,南宋北方疆土无人可守,彻底沦为金人的领地。 横冲直撞的少年 正在这个节骨眼,辛弃疾在山东济南出生。祖父因家族人口多,没能随宋室南迁,便在金国当了官。 但祖父一心难忘故国,他每每带领年幼的辛弃疾登高望远,并坚定道:“长大后,一定要赶走金人,恢复大宋。” 一颗使命的种子就这样在辛弃疾的心间生了根,从此他发奋读书、日夜练武,无论遇见何种难题,都未曾有半步退缩。 横冲直撞的少年 14岁,表面说“进京赶考”,实则勘查金国地形 17岁,再次来到燕山,绘制地形,为日后大战做准备 21岁,金国与南宋开战,辛弃疾举起造反大旗…… 带上2000多弟兄,投奔耿京大哥,掌管帅印,同时负责起草文书以及出谋划策等工作。 横冲直撞的少年 义瑞和尚 军中大印 见利忘义,叛徒 横冲直撞的少年 义瑞和尚是辛弃疾在耿京起义军中的相识,他跟随辛弃疾加入义军。但后来义瑞和尚因不满在义军中的地位,窃走大印潜逃。辛弃疾作为其介绍人,同时兼任大印的保管员,受到耿京的严厉斥责。辛弃疾为表清白,亲自追捕义瑞和尚,将其抓获。 横冲直撞的少年 金国为了遏制义军的势头,一方面开始收买民心,施行“怀柔政策”,企图瓦解义军的意志;一方面集中力量准备对义军施行猛烈打击。 面对强大的金人,义军唯有归附朝廷一途。 横冲直撞的少年 张安国杀耿京投奔金人 横冲直撞的少年 什么?动我大哥?立马掉头回去! 1162年,辛弃疾所在的耿京起义军派他南下觐见宋高宗,洽谈归附南宋之事。然而,在他完成使命北返时,惊闻义军首领耿京被叛将张安国刺杀,张安国还率部分义军投降了金国。辛弃疾得知后,当即决定以雷霆手段擒杀张安国,重整义军。他率领五十骑昼夜疾驰,横跨淮北平原,直扑济州。抵达济州后,辛弃疾发现张安国驻扎于五万金军大营中。他率众直冲宴席,当场捆绑张安国,金将仓皇逃窜,营中大乱,原属耿京的义军将士纷纷响应,顷刻间万人归附。辛弃疾且战且退,渡淮河、跨长江,历经十余日,终抵临安。 横冲直撞的少年 “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横冲直撞的少年 50 VS 50000 二十三岁,一战成名 此事一出,辛弃疾顿时声震朝野,百官拍手称快,金人闻名胆寒,就连天子也赞叹不已。 南宋第一孤胆奇袭 对使命的守护 任职一方,便造福一方 出名即巅峰 但在皇帝眼中,他是“归化之人”,归附而来的宋人。皇帝不放心把兵权交给他,因此授予他一个“江阴签判”的闲职。 出名即巅峰 初归朝廷时,辛弃疾怀着满腔热血建言献策,希望朝廷能够出师北伐,可每次上疏都石沉大海。朝廷偏安一隅,文武百官皆无收复故土之心,辛弃疾一个人的北伐豪情自然掀不起任何风浪。 出名即巅峰 在遭遇一次次的打击后,辛弃疾也看开了,与其心心念念地上疏,倒不如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任职一方,便造福一方。 让人意外的是,辛弃疾不仅会打仗,他治理民生也是一把好手。 守护一方百姓 在滁州,他把百姓历年来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