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 七上第三单元第9课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字词积累 窜(cuàn) 觅食( mì ) 罚跪( ɡuì ) 拗( ǎo ) 确凿( záo ) 轻捷( jié ) 云霄( xiāo ) 倘若( tǎnɡ ) 鉴赏( jiàn ) 啄食( zhuó ) 和蔼( ǎi ) 恭敬( ɡōnɡ) 质朴( pǔ ) 博学( bó ) 渊博( yuān) 倜傥( tì tǎnɡ) 淋漓( lín lí ) 盔甲( kuī ) 绅士( shēn) 人迹罕至( hǎn ) 字词积累 人声鼎沸(dǐnɡ fèi) 菜畦( qí ) 锡箔( bó ) 皂荚( zào jiá ) 油蛉( línɡ ) 蟋蟀( shuài ) 斑蝥( máo ) 敛( liǎn ) 脑髓( suǐ ) 竹筛( shāi ) 秕谷( bǐ ) 书塾( shú ) 宿儒( rú ) 蝉蜕( tuì ) 狗窦( dòu )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1 . 限时 5 分钟一气呵成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默读要求: 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做记号。 文章记述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经历。 2.再次默读课文,圈画文中关键语句,谈谈儿时的“我”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抱有怎样的态度。 提示:“关键语句”,如标题、开头、结尾、过渡段等。 百草园之“乐” 视觉: 【色彩】 【形状】 听觉: 味觉: 主次: 空间: 默读课文第2 段,运用圈点勾画的阅读策略,结合下表发现百草园之“乐” “百草园”声、色、味俱全。 视觉: [色彩]碧绿、紫红、黄…… [形状]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听觉: 鸣蝉“长吟”,蟋蟀“弹琴” 味觉:覆盆子又酸又甜 主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空间:写静景由低到高,写动景由高到低 找出第4段中含有“突然”“却”“竟”等词语的句子,梳理故事梗概;再结合提示角度,默读并思考:这个故事为什么使“我”念念不忘? 提示角度:故事的内容、故事的曲折性、讲故事的环境、讲故事的人、故事的意义 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老和尚竟说他脸上有妖气,读书人吓得要死 却听得豁的一声,飞蜈蚣治死了美女蛇 这个故事令“我"念念不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故事的内容来看,读书人遇到美女蛇妖怪后被老和尚识破,然后顺利脱险的故事带有民间神话色彩,满足了孩子的猎奇心理; 这个故事情节起伏,十分有趣; 故事中的美女蛇让“我"联想到百草园中相传的赤练蛇,“我”还经常往草丛里看,增加了故事的刺激性; 加上长妈妈通俗易懂的讲解,配合周围静谧的氛围,这个故事的趣味性大大增加。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这里的“当然睡不着的”“后来呢”就是以成年鲁迅的视角写的,这不仅舒缓了叙事节奏,更给文章增添了幽默与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味。 导学三 作者主要以儿童视角回顾了童年往事,同时穿插了长大后的成人视角。默读课文,摘录文中分别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句子,品味其视角之妙。 [示例] 儿童视角: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