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上古史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476年 中古史(中世纪史) 1640年 近代史 1917年 现代史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世界史分期: 世界史的定义: 古代史 世界史,一般是指有人类以来地球上历史的总和。 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崩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俄国十月革命 新课导入 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日本又称菊花王朝。 “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体现。 问题:你知道“菊”和“刀”的含义吗?这里面说的这种精神如何形成? 古代日本 第 十一课 1.阅读相关史料和地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公元6世纪前日本社会状况。 2.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知道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理解日本主动吸收隋唐文化,推动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进社会进步的史实,提升阅读和分析能力。 3.知道封建时代日本的庄园经济、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了解幕府统治的基本史实。 学习目标 目录 贰 大化改新 壹 6 世纪前的日本 叁 幕府统治 壹 6 世纪前的日本 地理环境特点: 四面环海,岛屿众多 山地众多,平原少 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 地理环境影响: 便于发展渔业,航海业 便于畜牧业发展 灾害频繁,忧患意识较强 1.古代日本地理环境 2.大和政权的统一 《汉书 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1)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3.大和政权的统治 王室 贵 族 平民 平民 平民 领地 部 生产组织形式 部民 地位近似奴隶 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海部 田部 锦织部 锻冶部 ①政治: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王室 贵族 ②经济:私有领地(土地私有制) 领地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阶级:部民地位近似奴隶 部民制(经济基础) 实质:奴隶主贵族统治 贰 大化改新 1.背景: 材料: 7世纪中叶,日本处仍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抗不断。大贵族苏我氏父子专权,大和国朝廷出现统治危机…… 材料: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强盛,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日本书纪》:“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1)内因:7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2)外因: ①中国隋唐国力强盛、制度先进; ②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公元645年6月的一天,日本天皇正在接见朝鲜使者,举行“受贡”仪式时。宫门突然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拔剑刺杀了大贵族权臣苏我入鹿,在场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 第二天苏我入鹿的父亲在家中自杀身亡。这场宫廷政变铲除了苏我氏贵族势力。孝德天皇即位。 乙巳之变:国内改革派发动政变,铲除权臣,推动改革。 苏我入鹿 中大兄皇子 中臣镰足 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1. 背景 大化改新 时间 人物 依据/特点 国名变化 646年 孝德天皇 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 大化改新后,大和改称日本国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日)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日本国一词意即”日出之国“。传说日本是太阳神所创造,天皇是太阳神的儿子,太阳旗来源于此 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2.大化改新的概况 特点:日本效仿唐朝典章制度 (1)政治上 ①中央: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