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列宁(1870年4月—1924年1月) 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 苏俄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 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 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一、列宁主义 1.列宁主义产生的背景 【材料一】 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俄国工业化发展迅速,到19世纪80年代,俄国棉纺织品增长67%,生铁增长190%,煤炭增长131%,铁路由60年代的1000公里增加到90年代的32000公里。 ……依然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由于封建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饿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19世纪末,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小农经济占优势,农业人口依然占全国的80%……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 ———《世界近代史》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1)经济上: 一、列宁主义 【材料二】 俄国仍保留着大量的农奴制残余,主要是政治上的沙皇专制和经济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这造成俄国社会各种矛盾十分复杂、尖锐。农民与地主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俄国各族人民与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俄国民众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等,是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其中俄国各族人民与沙皇制度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激化和相互影响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引起社会革命。 ———洪波主编:《世界政治制度史》 1.列宁主义产生的背景 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政治上: 一、列宁主义 【材料三】 1898年3月,彼得堡、莫斯科、基辅等地的斗争协会代表在明斯克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因被流放没能出席这次大会。会议宣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但是,大会没有制定出党纲党章,也没有建立统一的中央领导机构。大会之后,地方的马克思主义小组仍各自分散活动。统一集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实际没有建立起来。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册)》 1.列宁主义产生的背景 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3)组织上: 一、列宁主义 1.列宁主义产生的背景 图为列宁在1900年创办的社会民主工党机关报《火星报》,其名称源自诗句“且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之焰” ,表达对革命的必胜信念 【材料四】 1892年,22岁的列宁开始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 1895年,列宁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900年初,列宁流放期满,7月在德国创办了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张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为俄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列宁积极进行革命实践,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4)个人因素: 一、列宁主义 2.列宁主义形成的标志 党的指导思想是: 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标志着布尔什维克(俄语“多数派”的音译)党的建立。 一、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3.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