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3106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82165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5课,十月革命,胜利,苏联,社会主义,实践
  • cover
(课件网) 参加十月武装起义的首都卫戍部队和工人赤卫队共2.3万—3万人,起义过程中共死亡6人,伤50人。 阿芙乐尓号巡洋舰进行了空弹射击,发出了进攻信号。而此前守卫冬宫的近3000名军官、士官生和妇女突击营女兵已经有一半左右离开了冬宫,并带走了6门火炮中的4门。阿芙乐尓号空炮发出后又有不少士兵生和女兵离开了冬宫,当午夜过后起义者进入冬宫时,冬宫的守卫已经大部撤离,余下的也放弃了抵抗…… ———余伟民《历史细节中的俄国革命》 艺术创作中的“十月革命”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 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程标准】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时空定位 列宁主义诞生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工业化建设、农业集体化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联成立 列宁逝世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时代 (1917-1924年) 斯大林时代 (1924-1953年) 1903 1914 1917 1918 1921 1922 1924 1928 1937 (年)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沙皇专制 封建残余 走上资本主义 发展道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断发展 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社会矛盾尖锐 在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的速度惊人,年均增速达8%……从1909到1913年以百万普特为单位,俄国生铁年产量从175增长到283,熟铁和钢的年产量从163增至246,铜产量从1.3増加到2.0,煤产量则由1591增长到2214。 ———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等著《俄罗斯史》 (一)背景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无产阶级遭受剥削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工人力量也在逐渐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俄国工人总人数为1500万。不过他们大多数聚集在大城市的大企业中,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两个地区产业工人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64%。 ———江流,陈之骅主编《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 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1907年各种形式的农民反抗达179次,1914年发生1046次。在工业领域……1914年经济罢工达到1370次,政治罢工达1034次,参加者近10万之众。 ———《人类文明图鉴》 工人运动 1903年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领导 2 3 4 5 1 美35.8% 德15.7% 英14% 法6.4% 俄5.3% 其他 材料1:1913年各主要国家 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及为位次 经济: 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 1892年,22岁的列宁开始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1895年,列宁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898年,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共党。1900年,流亡海外的列宁创办了《火星报》。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一)背景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列宁个人 实践探索 图为列宁在1900年创办的社会民主工党机关报《火星报》,其名称源自诗句“且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之焰”,表达了对革命的必胜信念。 总结:列宁主义诞生背景 经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政治:沙皇专制统治,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阶级: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1900) 组织:社会民主工党成立,有组织的工人运动(1898) 个人:列宁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二)标志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俄语“多数派”的音译)的建立,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 1903年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三)内容 列宁主义诞生标志及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 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