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2 硝酸 1 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硝酸能与碳酸钠反应,但不能生成二氧化碳 C. 常温下,铁或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2 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 使石蕊试液变红 B. 与铜反应放出NO,生成Cu(NO3)2 C. 与Na2CO3反应放出CO2,生成NaNO3 D. 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 mol浓硝酸被还原转移2 mol电子 B. 铜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剧烈 C.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D. 生成等量的硝酸铜,消耗浓硝酸的量多 4 (2023镇江中学月考)废旧CPU中的金(Au)、Ag和Cu回收的部分流程如图。已知:HAuCl4===H++Au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溶”时用浓硝酸产生NOx的量比稀硝酸的少 B. “过滤”所得滤液中的阳离子只含有Cu2+和Ag+ C. 用浓盐酸和NaNO3也可以溶解金 D. 用过量Zn粉将1 mol HAuCl4完全还原为Au,参加反应的Zn为1.5 mol 5 (2023南京五中月考)用以下三种途径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铜与浓硝酸反应 ②铜与稀硝酸反应 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稀硝酸反应 A.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 B. 所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①>②>③ C.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同 D. 铜与浓硝酸反应速率最大,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① 6 (2024连云港期末)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图示装置探究铜与过量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实验现象记录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步骤 实验现象 Ⅰ 开始时铜与浓硝酸剧烈反应,生成绿色溶液和红棕色气体 Ⅱ 红棕色气体充满烧瓶后不久,撤去酒精灯,试管内水开始倒吸入烧瓶 Ⅲ 当水进入烧瓶时,溶液颜色由绿色变蓝色,最终水吸入烧瓶后,溶液变为蓝色,瓶中气体变为无色 A. 步骤Ⅰ中,若产生的气体中只含有0.1 mol NO2和0.04 mol NO,则该反应消耗Cu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 B. 步骤Ⅱ中,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NO+NO2+H2O===2HNO2 C. 步骤Ⅲ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能证明Cu(NO3)2 溶液的颜色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D. 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通入适量的O2可使黄色消失 7 (教材习题)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结论: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试剂:浓硝酸,稀硝酸(3 mol/L),蒸馏水,浓硫酸,NaOH溶液。已知:NaOH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 做实验时应避免将有害气体排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2) 装置①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__。 (3) 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__。 (4) 该小组得出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 _____。 8 自然界中存在如下氮的循环过程,工业上也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模拟该过程,实现氮的转化。 (1) 请写出过程①中雷电固氮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 过程③中NH3在土壤中被微生物转化成HNO2,过程④中HNO2被微生物继续转化为HNO3,试写出过程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__。 (3) 工业上利用氢气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合成氨气,模拟实现过程②,写出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 工业上利用氨气制备硝酸。同学甲欲探究硝酸能否与活动性位于H后的金属发生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向盛有稀硝酸的试管中加入Cu片,请你写出相关的实验现象:_____ _____, 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 _____。 (5) 实验室中用NaNO2与氯化铵共热制取N2,该反应体现了NaNO2的_____性,NaNO2暴露于空气中会生成_____,体现了NaNO2的_____性。 9 (2023南通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