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卷———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3800—3500年的二里头遗址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一东南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稍高起的区域,包括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这一分布格局( ) A.可以认定二里头是夏朝的都城 B.证实我国较早进入了阶级社会 C.表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当发达 D.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 2.西汉昭帝时期,霍光组织了一场有关经济政策的大辩论,史称盐铁会议。贤良文学在盐铁会议中说道:“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这表明贤良文学( ) A.仍然秉持传统重本轻末的观念 B.对汉武帝经济政策的全盘否定 C.仅从道德层面反思了盐铁政策 D.完全忽略了工商业的积极作用 3.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这种服饰装束风格( ) A.是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体现 B.反映出佛道老庄思想的盛行 C.表明儒学统治地位逐步崩塌 D.说明名士能够引领时代习俗 4.南宋理学家们在反思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变法道路后,特别重视办书院、建祠堂、搞童蒙教育,乃至编写话本、戏剧、评书,宣传儒家的忠孝节义。此举体现了南宋理学家们希望( ) A.自下而上完善社会治理方式 B.推动理学向大众化发展 C.秉持纲常教化代替激进变法 D.与王安石争夺君主支持 5.清代中后期,京剧在宫廷中日渐兴盛。除了以帝王将相为主角等宏大叙事的历史剧以外,还出现了许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剧目,如《一捧雪》《蓟州堂》等。这表明( ) A.清王朝统治危机的逐渐加剧 B.经济发展世俗文化影响广泛 C.艺术受外来文化的重大挑战 D.京剧成为社会主流艺术形式 6.1900年6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向十一国宣战,邮政大臣盛宣怀却下令将发至各地的召集义和团团民及宣战诏书扣押,两广总督李鸿章等则策划“东南互保”,由此可知( ) A.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朝廷 B.义和团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C.地方督抚摆脱了中央节制 D.外交近代化取得了重大突破 7.有学者认为,民主思想传入中国之后便产生了民主模式之争,一度出现了矛盾,产生了分歧,造成了分裂,形成了纷争。下列属于晚清时期出现的中国“民主模式之争”的是( ) A.中体西用和中体中用之争 B.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之争 C.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之争 D.照搬西方式民主与中国式民主之争 8.抗战时期,延安大学开学第一课就是劳动,自己挖窑洞,建宿舍,修缮学校基本设施。学校还在各院抽调四十五人到南泥湾开秋荒六百亩,创下一人一天开荒一亩二的高产纪录。到1943年基本实现了办学自给自足,还为边区政府上交救国公粮。这些做法在当时( ) A.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B.适应了土地革命运动的需要 C.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推动了中国高校的劳动教育 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