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5379

黑吉辽蒙卷——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解析版)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354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解析
  • cover
黑吉辽蒙卷———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莺歌岭遗址(距今约4000—3000年)是牡丹江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大型打制石器、磨制石斧、石磨棒、黑曜石石器、骨器等;考古专家在该遗址中还发现了以陶猪为代表的小型陶制艺术品。据此推断,当时该地( ) A.采集和渔猎被完全取代 B.手工业生产工艺精湛 C.社会劳动分工较为明确 D.人们已过上定居生活 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3.两税法以田地、杂税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税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在其所属五县,“自立条制,自田地、奴婢,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税钱,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4千9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这说明两税法( ) 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B.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赋予官员加征权 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4.宋代,大批农民在农闲时节走出家门,涌入城镇做苦力,“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成为流动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这可用于说明( ) A.农民经济状况好转 B.农村经济形态受到冲击 C.城镇管理空前宽松 D.城乡间的经济交流加强 5.《本草纲目》载:“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粽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该史料可用于印证( ) A.玉米最初被作为药用植物引入 B.明朝玉米出现了改良品种 C.物种交流丰富了明代人的饮食 D.欧洲作物开阔了国人视野 6.从三元里抗英到反洋教一直延续到义和团运动,在民族抗争运动中一直充斥着“恭维天朝大统,岂容裂土以与人”的观念;20世纪初的收回利权运动,国人明确提出“财产属于人民,人民属于国家,所有国有、民有者,为名义上之分别,而于事实上究不必强分离”。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中国( ) A.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政治民主化取得重大进步 C.反侵略斗争对象的转变 D.民族国家意识的逐步觉醒 7.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出面筹建中华银行作为“振兴实业之总机关”。黄兴与其他革命党人一起,先后开办了国民银行、中华汽船公司,并带头组织拓殖协会以开发西北地区的资源。据统计,1912年和1913年,全国新办企业分别为2001家和1249家。这些做法( ) A.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B.表明革命派的阶级立场已经改变 C.巩固了民主共和制度的经济基础 D.反映出中国已形成独立工业体系 8.1930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到达江西寻乌,在此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社会调查,针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写成了《寻乌调查》一文,毛泽东又在《调查工作》一文中指出“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寻乌调查》和《调查工作》两篇文章( ) A.纠正了党内的“左”的路线错误 B.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 C.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D.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9.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 ) 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10.自1976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