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卷———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莺歌岭遗址(距今约4000—3000年)是牡丹江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大型打制石器、磨制石斧、石磨棒、黑曜石石器、骨器等;考古专家在该遗址中还发现了以陶猪为代表的小型陶制艺术品。据此推断,当时该地( ) A.采集和渔猎被完全取代 B.手工业生产工艺精湛 C.社会劳动分工较为明确 D.人们已过上定居生活 2.秦汉时期,官吏的任职时间一般较长,既有任职10年以上的丞相,也有任职20年左右的九卿郡守,如西汉时的丞相萧何和东汉时的上谷太守王霸等。秦汉时期,官吏长期任职( ) A.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教化 B.最终酿成地方郡国叛乱 C.是推行察举制度的结果 D.体现了“无为”治国思想 3.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这种服饰装束风格( ) A.是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体现 B.反映出佛道老庄思想的盛行 C.表明儒学统治地位逐步崩塌 D.说明名士能够引领时代习俗 4.北宋时出现“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的现象。宋仁宗时期吏部侍郎孙祖德,“娶富人妻,以规有其财”。官府甚至下令,在定聘礼时双方必须“书名书字,缔立合同文约,具列往回聘礼”。这一现象表明,宋代( )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剧 B.婚姻习俗受到官府严格管控 C.门第思想已逐渐被摒弃 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5.据明代官方实录记载,永乐二十一年(1423)十二月,龙潭、忠峒、容美等土司“各遣人贡马,贺明年正旦”。正统六年(1441)四月,由于忠峒安抚司等土司未能在上年的圣节、冬至及当年的正旦向朝廷朝贡,招致朝廷“俱合问罪”。这些记载旨在( ) A.提升土司群体的政治地位 B.优化对各民族地区的治理 C.凸显中央王朝的政治权威 D.强化内陆边疆一体化策略 6.自雍正起,清政府在西南地区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官员,负责地方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工作,这被称为“改土归流”。据此可知,“改土归流”( )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危险 B.推动了民族交融并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了西南的税收管理 D.有利于西南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7.进入20世纪后,一些洋行开始裁撤买办,改为单纯雇聘只拿薪水、不取佣金的华籍高级职员“华经理”,或由洋商直接与粮栈、大杂货店、大酱园、洋纱号等中国商号订立代理包销本公司商品的合同,组成网状销售系统。洋行此举是为了( ) A.完善面向基层的市场网络 B.加强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 C.削弱民主革命的经济基础 D.进一步强化经济依附关系 8.1933年,毛泽东在兴国县调查时发现,农民中无牛户平均占比高达25%,因此鼓励群众组织犁牛合作社,集股买牛。同年,中华苏维埃政府颁发《劳动互助社组织纲要》,鼓励广泛开展合作社运动,耕田队、劳动互助社等各种类型合作组织纷纷建立。互助合作社的建立( ) A.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 B.确立了公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C.壮大了工农革命的经济基础 D.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9.1949年,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学会……的东西”是指( ) A.组建联合政府的策略 B.开展土地改革的方式 C.领导全国经济工作的能力 D.动员民众参与革命的路线 10.1956—1962年,西方国家来华旅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