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39244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24750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七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5
  • cover
(课件网) 欣赏图片 欣赏图片 爱 莲 说 周敦颐 1.通译全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培养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学习目标 【周敦颐】(1017—1073年),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因他33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作者介绍 【周敦颐】他是宋代著名哲学家,中国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理学家程颢、程颐曾师从于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清廉正直,平生酷爱莲花。他担任南康军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背景介绍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题目解说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fán yū zhuó lián xiè xiǎn yú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代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多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沾染 洗 艳丽 译文: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泥的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而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 我 助词,不译 清水 横生藤蔓 旁生枝茎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玩弄,亲近而不庄重 译文: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更加 洁净地挺立 认为 品德高尚的人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少 应当 译文: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再读课文,分析鉴赏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四)《爱莲说》的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联系第一段看,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课文赏析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其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 (莲)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