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历史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下面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权力运作模式( ) A.强化了封建专制皇权 B.完善了对地方的控制 C.实现了权力的民主化 D.强化了对皇帝的监督 2.宋代有个故事说,有钱昆其人,人问其愿至何处做官,他答道,愿至天下有螃蟹无通判处。这个故事反映了 ( ) A.通判位卑权轻无人愿做 B.通判监察县令无孔不入 C.知州事权受到通判限制 D.通判一职经常调换变动 3.北宋与辽相互征战,未有结果,双方最终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 ) ①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 ②收回了燕云十六州 ③为宋辽之间的经济往来创造了条件 ④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 A.赤壁之战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靖康之变 5.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 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6.他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用雷厉风行的改革给萎靡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强烈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这里的他 ( ) A.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B.变法得到广大人民和上层官僚的支持 C.进行改革实现了北宋的富国强兵 D.通过改革实现了“兵农合一”的募兵制 7.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宋高宗称:“和议已成,军备尤不可弛。宜于沿江筑堡驻兵,令军中自为营田,则敛不及民,而军食常足,可以久也。”据此可知,南宋实施营田制意在( ) A.减轻朝廷负担 B.提升官兵素养 C.恢复农业生产 D.缓和民族矛盾 8.鸡冠壶,是辽代特有的陶瓷器型,模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样式烧制而成(如下图),近年来在北京、河北等地陆续出土。鸡冠壶的制成表明辽代( ) A.北方游牧民族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B.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C.契丹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融加深 D.契丹民族文化传统逐渐走向衰落 9.金朝前期,将居于女真故地的猛安谋克迁往占领区,“凡屯田之所,自燕之南,淮、陇之北,俱有之,多至五六万人,皆筑垒于村落间”。据此可知,猛安谋克的迁移( ) A.受到了游牧民族的袭扰 B.加速了女真人腐化衰落 C.促进了女真族封建化进程 D.拓展了金朝的统治区域 10.郑永年教授曾说:“一旦有问题,就要中央干预。但干预过多了,发展就缺乏了动力,于是又再去强调地方政府的作用。这就是人们熟知的集权和分权间的恶性循环。”中国古代将中央干预和地方发展兼顾得较好的是( ) A.西周封邦建国 B.西汉郡国并行 C.宋代文臣做知州 D.元推行行省制 11.据记载,在南宋都城临安形成了产销中心,当地的民谚曾这样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并且还有记载说,自东门外放眼望去,全都是菜地,根本就没有民居。这说明当时( ) A.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明显发展 C.经济领域出现了区域性分工 D.商业成为社会经济主要部门 12.宋代之前,中国黄河流域尤其是关中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但是宋代以来,江南人物风流,才子辈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科举制改革 B.政治中心南迁 C.宋代重文轻武政策 D.经济重心南移 13.据研究,宋朝的钱币曾在朝鲜、日本、越南作为主币使用,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作为辅币流通使用。由此推知,宋朝( ) A.交子通行于海内外 B.政治军事实力强盛 C.商品流通范围广泛 D.重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