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8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②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③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④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 (piān)然归来 ②簌簌( ) 2.文中与词语“苏醒”词性相同的选项是( )(2分) 炎热 B.叶子 C.渐渐 D.迎接 3.与短语“冰雪融化”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为( )(2分) A.次第开放 B.销声匿迹 C.草木萌发 D.孕育果实 4.语段中画直线的四句话中有一处句子有语病,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5.古诗文默写。(7分) (1)□□□□,君子好逑。《诗经·关雎》(1分) (2)式微式微,□□□?微君之故,□□□□□?《式微》(2分) (3)《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林花草美丽的语句是:□□□□,□□□□。(2分) (4)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摒弃常见的悲悲切切的儿女情长,既一反常态的展示了诗人阔达的胸襟,又不失在分别之时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的千古名句是:□□□□□,□□□□□。(2分)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释】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俶尔远逝( ) (2)以其镜过清( ) (3)恨僧少可语耳( ) (4)益信声无哀乐也( )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分) 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2分) 8.用“|”给文【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分)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9.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时踞石而坐 潭西南而望 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忘路之远近 乃记之而去 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 10.【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作者 的心情。【乙】文“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 的情绪。(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为什么空间站上能使用毛笔 ①当宇航员进入太空时,因为传统的钢笔、圆珠笔必须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笔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