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0949

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454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 cover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短文,了解“铭”这种文体。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3.理解全篇内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教学难点】 理解全篇内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论语》里“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住陋巷,也不改变他的快乐,品德高尚。那刘禹锡住陋室,心情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陋室铭》。 设计意图:旧知导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二、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今属广东)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今属四川)、和州(今属安徽)刺史。直到文宗大和元年(827)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2.文体简介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主要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为相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刘禹锡的基本信息,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了解铭这一文体。 三、初读感知 欣赏情境课文诵读版,注意读音和断句。 1.检测一:正音 ①惟吾德馨(xīn) ②谈笑有鸿儒(rú) ③无案牍之劳形(dú) 2.检测二:断句 先展示断句,再根据情境课文跟读版进行跟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检测三:押韵 教师点拨:自由朗读全文,说一说你的阅读感受。 这篇文章一韵到底,读来朗朗上口,多用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设计意图:进行常规字词教学及古诗文朗读教学,培养文言语感,扫清学习障碍。 四、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一 过渡:《陋室铭》文字较为浅显,韵感很强,读来朗朗上口。 1.探究任务 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这篇文章变成白话文吗? 2.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2)查看注释或工具书,在圈画的字词旁写上其意思。 (3)结合课下注释和前后文,逐句梳理文意。 3.成果展示 预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讲解后老师可让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二 1.探究任务 找一找,全文哪一句话最能表现文章的主旨?又是如何引出主旨的? 2.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