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1439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含答案)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925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答案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shòu yǔ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rónɡ yù奖。②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③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④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瞭望(   )   缅怀(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shòu yǔ(  )   rónɡ yù(   ) (3)文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答: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宵节的花灯非常漂亮,许多人都停下脚步,袖手旁观。 B.面对老师的严厉斥责,胆小的他不知所措。 C.像谷爱凌这样优秀的人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学习不能一曝十寒,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B.一个实验能否成功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C.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不可缺少,而且研究学术也是不可少的。 D.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尚书》。 B.“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原句为“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 C.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称阳明先生,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 D.膜拜是古代的一种拜礼,行礼时双手放在额上长时间地下跪磕头。今用“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拜(多用于贬义)。   在当今社会,个人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自己的短板添一块料》一文,直接关注到了个体在自我提升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如何有效地弥补自己的短板。让我们跟随作者学习弥补短板的方法吧。 给自己的短板添一块料 王东旭   ①我有幸担任过一场演讲比赛的评委。比赛分两个阶段:自选篇目演讲和即兴演讲。有一个播音专业的女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自选篇目是舒婷的《致橡树》,演讲深情、饱满,声音控制得在我看来已经不能再好了,动情之处竟也让我眼含泪水。我准备给她全场的最高分。   ②然而,在接下来的即兴演讲中,她抽中的题目是《上善若水任方圆》。依然是专业的姿势和发音,侃侃而谈。但她所阐述的对“上善若水”的理解却是:你再怎么高大善良,也要知道这世界有方圆分寸。   ③于是,失望的我给了她全场最低分。   ④我自然地就想起了刚上大学那年,我总以为发表过几篇文章和读过几本旁人没读过的书就应该如浪子般放浪不羁,就可以对自己身边的人不管不顾,起床后的被子和换洗的衣服也随意堆在想堆的地方。没过多久,我的生活就陷入了令人消沉的恐慌:没有朋友,没有写作素材,没有干净大方的仪表。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我逐渐变得消极、沉默,并感到了深深的恐惧。我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句话:身上的遮羞布就要衣不蔽体了。   ⑤从那时开始,我才第一次从心底认识到:短板的长度会影响生命的高度。   ⑥于是,为自己的生命再添一块木板,就成了我整个生命当中不能间断的修行,尤其是在那个特定的时期。   ⑦终于,我的精力已经不完全用在读书、写作之上。我开始赶在舍友起床之前叠好自己的被子,扫一扫宿舍的地板,发了稿费之后诚心地邀请朋友小聚。我甚至听了一个女生长达两个小时的无厘头诉苦,但我没有打断她,我让她一边哭一边讲完她的苦处。在交谈的最后,我给了她一个看上去很矫情的拥抱,告诉她一切都会好起来。在这一个又一个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