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2 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减法 2.1 向量的加法 素养目标 定方向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1.借助实例理解向量加法的概念,了解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 2.能熟练地运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已知向量的和向量. 3.通过实例理解向量加法的交换和结合律,并能熟练运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 通过学习向量的加法,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素养. 必备知识 探新知 知识点 向量的加法 1.向量加法的定义 求两个向量____的运算,称为向量的加法. 和 2.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3.|a+b|与|a|,|b|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我们有||a|-|b||≤|a+b|≤|a|+|b|,当且仅当a,b方向相同时|a+b|=|a|+|b|,当且仅当a,b方向相反时|a+b|=||a|-|b||. 关键能力 攻重难 1.(1)如图,已知a,b,求作a+b. (2)如图所示,已知向量a,b,c,试作出向量a+b+c. 题型一 向量的加法及几何意义 【分析】 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图. [归纳提升] 归纳提升: 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三角形法则中强调“首尾相接”,平行四边形法则中强调的是“共起点”. (2)三角形法则适用于所有的非零向量求和,而平行四边形法则仅适用于不共线的两个向量求和. 联系: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两种求向量和的方法,通过向量平移能相互转化,解决具体问题时视情况而定. 〉对点训练1 2.化简下列各式: 题型二 向量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分析】 首先根据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变为各向量首尾相连,然后利用向量加法的结合律求和. [归纳提升] 归纳提升: 向量运算中化简的两种方法: (1)代数法:借助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向量转化为“首尾相接”,向量的和即为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终点的向量.有时也需将一个向量拆分成两个或多个向量. (2)几何法:通过作图,根据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化简. 〉对点训练2 【答案】 (1)C (2)0 3.在某地抗震救灾中,一架飞机从A地按北偏东35°的方向飞行800 km到达B地接到受伤人员,然后又从B地按南偏东55°的方向飞行800 km送往C地医院,求这架飞机飞行的路程及两次位移的和. 【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正确画出方位图,再根据图形借助于向量求解. 题型三 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 [归纳提升] 归纳提升: 应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 〉对点训练3 如图,用两根绳子把重10 N的物体W吊在水平杆子AB上,∠ACW=150°,∠BCW=120°,求A和B处所受力的大小(绳子的重量忽略不计). 课堂检测 固双基 1.若O、E、F是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则以下各式成立的是( ) 【答案】 B 【解析】 可以画出图形,用三角形法则找出正确答案. A.△ABC的AB边上 B.△ABC的BC边上 C.△ABC的内部 D.△ABC的外部 【答案】 D 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1=60 N,F2=60 N,当它们的夹角为120°时,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 A.30 N B.60 N C.90 N D.120 N 【答案】 B 【解析】 如图所示,由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F1与F2的合力F,由题意可知△OF1F2为正三角形,∴F大小为60 N. 【答案】 0 【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AG并延长交BC于E点,点E为BC的中点,延长AE到D点,使GE=ED,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AC和BD的交点.第二章 §2 2.1 素养作业 提技能 A 组·素养自测 一、选择题 1.在△ABC中,=a,=b,则a+b等于(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在△ABC中,=a,=b,则a+b=,故选A. 2.如图,四边形ABCD是梯形,AD∥BC,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则+++等于( ) A. B. C. D. 【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