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3007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期中)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日期:2025-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16104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期中,扫描,试题,历史,重庆市,巴蜀
  • cover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高2027届高一(下)半期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考古学家在山西境内发现一批西周初期的贵族墓葬,墓葬出土器物以及所体现的等级差 异性与关中地区贵族墓葬极为相似。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制度原因最有可能是() A.内外服制 B.礼乐制度 C.分封制 D.宗法制 2.孟子在论述当时的农业生产时说“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 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赋役制度的调整 B.新式农具与耕作方式的使用 C.中央集权制局部确立 D.奴隶制废除提高劳动积极性 3.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实施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作战,国家疆域也随之拓展。卫青、霍去 病等将领做出了巨大贡献,图1中属于霍去病开拓的疆域并设置郡县管辖的区域是() A.A 乌 孙 扶余 赤含越 匈 胡 B.B 年师 龟拉。ǒ C.C D.D 图 1:西汉疆域图 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7页) 出卷网创建 4.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论述南北朝胡汉关系时指出:“当时之所谓 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关系较轻, 所谓有教无类者也”。此种现象表明() A.血缘已不再是区分民族的标志B.文化冲突成为民族矛盾的主要表现 C.民族交融推动民族观念的发展 D.教化是化解民族矛盾的最有效手段 5.位于重庆大足的佛教石刻,规模宏大,分布范围广,造像精美,在两宋时期走向鼎盛。 造像除了佛教神祗以外更有大批民间供养人(出资造像工程的人)出现其中。该现象出现 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已完成中国化进程 B.宋代大足佛教氛围浓厚 C.宋代巴蜀地区社会动荡 D.渝西地区封建经济发展 6.明朝后期一官员指出“防海之禁,斤斤明于国初,然寇未尝绝,何也?…寇与商同是 人也。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该言论 表明() A.海禁政策带来不利影响 B.废除海禁成为官方共识 C.倭寇势大迫使开放海禁 D.沿海商寇勾结危害巨大 7.日本于1896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日《通商行船条约》,该条约规定“大清国大皇帝陛 下己经或将来如有给予别国国家或臣民优例、豁除利益,日本国家及臣民亦一律享受”。” 依据该规定,日本在华有可能获取的侵略权益是() A.在渝建立王家沱日租界 B.在杭州开设工厂 C.割占辽东半岛与台湾岛 D.获取2亿两赔款 8.鸦片战争之前,所谓国计民生主要以赋税、盐政、漕运、河工为大端。鸦片战争之后, “夷务”日渐渗入国计民生,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这反映出() A.传统经世之学实现了近代化 B.“夷务”成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C.经世致用之学成为学术主流 D.政治形势变化影响学术研究的内容 9.某学者在研究辛亥革命的影响时指出:“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该学者意在 指出辛亥革命() A.彻底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B.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 C.打破皇权崇拜解放思想 D.提倡怀疑一切的精神 10.陈独秀1916年在青年杂志上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文中指出中“然自今以往,共 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 高一历史试卷第2页(共7页) 回 出卷网创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