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45163

第三章 问题研究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教学设计(表格式)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日期:2025-05-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0892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章,教学设计,必修,2019,人教,地理
  • cover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一、课程标准分析 涉及本问题探究的课程标准主要有三条,分别是:“2.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2.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和“2.11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可知,本章标准关注的对象主要为城镇和乡村两个大主题词,学生需要掌握城镇和乡村的内部空间结构特点及其利用意义。对比分析城镇与乡村之后,了解城镇化进程,将两者联系起来。前两条标准的要求为“结合实例”和“运用资料”,说明在该章节教学适合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本章标准的行为动词要求看,是要求学生“解释、说明”,即重在城乡空间的意义、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等的理论化结构化的说明解释,而不是简单的用描述性地语言来表述。标准2.11是针对整个“地理2”的,适用于所有关于人文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学生要能够利用互联网上免费提供了地理信息技术和方法,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类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地理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应用。 本节内容来自“地理2”,“地理2”的必修性质和内容特点,使它成为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模块。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鼓励和要求学生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实践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位于人教版地理2第二章问题研究,本章的前三节分别介绍了“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城镇化”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本章问题研究的主题为: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教材在第一节分析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时,已经阐述了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度对租金的影响,即形成了本章问题研究的基础:越靠近市中心,交通越方便,地段越好,地价也越高;离市中心越远,交通越差,地段越差,地价也越低。 在此基础下,教材提供了问题探究的思路:①收集资料,了解人们选择不同住房位置的情况;②分析影响人们选择住房位置的主要因素;③提出你选择住房位置的基本思路;④提出你选择住房位置的具体方案。教材所提出的探究思路为教学开展提供了大致的框架,教学的具体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资源、以及地区等的限制条件,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包括“知识拓展”、“问题讨论”两大框题。“知识拓展”框题下包括3段资料以及分别对应的资料分析问题;“问题讨论”框题包括问题和提示卡片。资料1是给定四位居民对居住地的不同选择。从资料来看,收入的高低决定了居民付租能力的高低,市中心或城市边缘代表了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如果按照先前所学的规律,收入越高居住地应该离市中心越近,但四位居民明显不符合这样的规律,这说明除了距离和收入,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了居民选择居住地时的决策。资料2分析了大城市居住地向郊区发展的原因。资料3描述了人口居住郊区化带来的问题,包括居民个人生活层面的问题(如通勤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配套设施)和郊区的生态环境压力。后者容易被忽略,需要教师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问题讨论中,学生做出较好居住地选择建议的前提是学生对所在城镇有深入的了解。既要了解目前的土地利用,也要了解未来的城镇发展规划,这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都有促进作用。 三、学情分析 在生活经验方面,对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买房和租房都不是陌生的事情,也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要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本问题研究,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居住城镇的了解,也可以结合实际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在知识认知方面,学生已经学完了地理2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