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1223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206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与妻书》是革命烈士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即兴而作的书信,是一封“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的情书和遗书。文章情感虽缠绵悱恻,结构却条理清晰,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交代写作此文的原因和悲痛之情;第二至五段回忆过往恩爱之事,分析当下社会形势,在表达对妻子爱恋与不舍的同时,抒发更为深广的“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大爱情怀;第六至八段写希望死后能有灵魂陪伴妻子,再次突出对妻子的不舍,重申自己赴死的原因。文章中的儿女情长和革命理想交映迭现,将情、事、理结合,寓情于理,理中有情。 本课选编于必修下册第五单元,作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课文,在感悟作者深沉情感之外,还应当注重给特定对象的书信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分析书信注重交流和抒写自由的特点。作为与《谏逐客书》“一课两篇”中的一篇,应关注两篇文本的比较,或从两文出发的群文阅读。作为自读课文,应加强课前预习指导,通过适宜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意识。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基本的文言认读能力,学生能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在各方面大力弘扬、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学生对家国情怀、国家大义也颇为认同,能够产生情感共鸣。但学生普遍只对小说文本感兴趣,对此类文章的学习兴趣不强,人生阅历也比较缺乏。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体会语气词在具体语境中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深刻含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体会作者写作时复杂心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水福”的光辉思想和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在亲情和国家之间进行两难抉择的心路历程。 【课前准备】 运用批注法,圈画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写出阅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想上一次出游是什么时候,游览了哪些景点? (指名答) 三坊七巷是福州著名的文化景点,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这里有一幢建筑,占地面积 694 平方米。公元 1886 年,即清光绪十二年,林觉民就诞生在这里,林觉民牺牲后,为躲避追捕,林家把房子卖给谢銮恩,他是冰心的祖父。另外,林觉民的侄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后也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 二、任务设计 “林觉民故居”是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各界游客几万人次,现成为中学社会实践场所,面向我校学生组织选拔测试,表现优异者有机会成为“林觉民故居”的兼职讲解员,请完成以下题目: 1.曾有外国友人提出, 《与妻书》的英文翻译“Letter to Wife”不够明确,这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书信?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尝试补充完整,这是一封给妻子的_____书。 (填空,指名答并要求提供文本内依据) (1)诀别书/遗书/绝笔书理由: ①根据课前预习,这是林觉民起义前所写的绝笔信,委托他人在广州起义失败后转交其家人; (引导学生感受林觉民为国献身、勇踏死地的崇高精神。) ②对妻子有三方面的叮嘱: “抚养孩子”“子承父志”“清静过日”; (明知结局、交代后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③全文多次展现生离死别之“悲”: (吾)忍悲为汝言之、汝其勿悲、吾担悲也、余心之悲、汝不必以无侣悲。 (这五句可分为“感到悲痛”和“不要悲痛”两种 ,主语分别对应“我”和“你”,即谈到我个人的“悲”,是直面的、是直接表露的,然而谈到你的“悲”,是劝慰语气,是希望你不要悲。体会林觉民的不忍与对妻子深沉的爱。) (2)情书理由:全文“爱”字出现了6次,其中“爱汝”4次。这样直白的“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