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学习目标】 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体会中国对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2.运用相关资料,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路径,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不同领域的措施,借助上海合作组织案例了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方案以及和平相处典范。 3.借助“一带一路”案例,明确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感受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树立爱国热情。 重点: 1.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关系。 2.掌握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如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以及区域合作的重要形式和成果。 3.了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公共卫生危机等,明确通过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难点: 1. 剖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理解如何协调各国利益,推动国际合作的深入发展。 2.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角度,分析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 1.说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2.说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的重要性 3.说出中国在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发挥的作用 实践活动:描绘“清洁美丽的世界” 1.什么是新型国际关系? 2.说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 3.中国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是什么? 探究活动:认识上海合作组织体现的新型国际关系 (1)结合上图,简述上海合作组织体现了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 (2)说明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原因。 1.“一带一路”指什么? 2.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是什么? 3.说出“一带一路”的发展历程。 【归纳整理】 【课堂练习】 1.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中国积极推动( ) A.单边主义 B.保护主义 C.多边主义 D.霸权主义 2.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其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 ) ①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②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③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④世界安全的管理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二周年。这十二年来,无数人的生活与命运因“一带一路”倡议而改变。据此完成3~4题。 3.“一带一路”倡议秉持的理念是( ) A.封闭自守 B.以邻为壑 C.霸权主义 D.共商、共建、共享 4.随着中老铁路的全面开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建厂,其 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五通”中的( ) A.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 B.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 C.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D.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 【课后巩固】 1.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中国给出世界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②中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力量雄厚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加强国际合作 ④二氧化碳排放量只与中国有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碳中和”是指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碳中和”能够推动绿色的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助力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据此完成2~4题。 2.要实现“碳中和”,最主要是降低( ) A.二氧化碳的排放 B.二氧化硫的排放 C.一氧化碳的排放 D.烟尘的排放 3.“碳中和”可使( ) A.全球气温上升 B.全球极端天气增多 C.极地冰川消融减缓 D.大气中碳含量为零 4.下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