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1803

【新课标】第九章人类命运共同体9.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教学设计(表格式)—地理商务星球版新教材七下

日期:2025-10-2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5621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命运,人类,共同体,格式,教材,版新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二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设计 课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七年级下(2024商务星球版)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下册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结合某国家的实际,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课标分解 1.运用相关资料,说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以及我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的作用,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2.运用相关资料,说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路径,在不同领域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原则,培养综合思维素养。3.运用相关资料,描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说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意义,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教材分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商务星球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处于世界地理学习的深化阶段,教材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突出地理学科的现实意义。开篇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人类面临诸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众多共同挑战,这一理念为应对这些难题提供方向指引,帮助学生理解当今世界紧密相连的特征。教材详细介绍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全球化表现,如通过展示汽车生产的全球产业链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国家在经济领域的深度依存。此外,对区域合作的形式与成果,像欧盟、东盟等区域组织的介绍,进一步说明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在应对全球性问题板块,教材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展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国际合作解决问题。教材还融入大量数据、案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成果与现实需求。本章节不仅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更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合作意识,为后续学习区域地理及分析复杂的国际问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学生已对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况有了一定了解,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乐于接受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全球化和国际合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较为零散,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从思维发展来看,学生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直观的案例和现象容易理解,但对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等抽象概念,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在学习方法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合作学习时可能存在分工不合理、讨论不深入等问题。此外,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地理知识只是死记硬背,尚未认识到地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认识世界方面的重要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体会中国对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2.运用相关资料,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路径,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不同领域的措施,借助上海合作组织案例了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方案以及和平相处典范。3.借助“一带一路”案例,明确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感受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树立爱国热情。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借助对不同区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及其在国际合作中的优势与需求,提升学生对区域差异和联系的认知水平,从区域视角理解全球发展格局。综合思维引导学生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学科角度,综合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各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