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九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习主题+素养提升 教学设计 课题 学习主题+素养提升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七年级下(2024商务星球版)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下册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结合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课标分解 1.结合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2.讲述一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地球面临海平面上升、荒漠化等问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和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等内容。 教材分析 1. 本课地位:“主题学习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是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主题学习内容。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主题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理解国际合作在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使其明白自身对于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和义务。2. 内容分析:本主题学习内容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展开。主要涵盖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与影响、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历程与成果、国际合作的机制与行动,以及中学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角色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理解不同国家在这一过程中的责任和贡献,进而增强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全球合作意识。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本主题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全球环境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成长,使其积极投身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中来。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相对有限,对于全球性问题的认知还处于初步阶段。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和简单的区域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复杂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国际合作等内容,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从全球角度和深层次去分析问题。通过本主题学习,帮助学生构建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知识框架,引导他们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全球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增强他们的环保责任感和行动意识。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阅读图表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状况,开展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活动,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认识开展国际合作的意义。2.运用图文资料,找出我国的碳减排目标和对比其他国家由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差异,体会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精神。3.通过设计“碳减排宣传活动”、计算个人碳排放量等活动,增强碳减排行动从我做起的意识,树立低碳生活理念,践行个人碳减排行动。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和贡献,学生能够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不同区域在应对过程中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从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2.综合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国际合作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全面、系统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3.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知识等实践行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4.人地协调观过学习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国际合作应对措施,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