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3082

专题6 物态的变化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含解析)

日期:2025-05-1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992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专题,教版,解析,下册,科学,七年级
  • cover
专题6 物态的变化 类型1 物态变化的辨析 1[2023 浙江宁波调研]以下描述“变多”“变少”的过程中,放热的是 ( ) ③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 浙江舟山期末]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壶烧开水时,壶嘴冒出来的“白气”是水蒸气 B.黑板上的水迹过段时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白气”的原理相同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D.因为雪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3[2024 浙江杭州期中,中]我国自主研发的热管温控节能技术日渐完善,该技术可以运用在大型的演出厅,将太阳能通过热管技术输送至观众席,起到极好的节能减排作用。热管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外壳材料采用导热性好、熔点高的铜来制作,在外壳内衬垫一层由多孔材料制成的吸液芯,芯中充入一种液态介质,热管中心为气腔。液态介质在内部不断发生物态变化,能从一端跑到另一端,又从另一端回到原来一端,循环往复,实现热量的“搬运”。介质运动路线由图中的箭头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作外壳材料的铜“导热性好、熔点高”,铜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热管中,A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甲、乙两处为热管外侧附近区域,根据热管功能分析,相对更靠近观众席的区域为 (填“甲”或“乙”)处。 类型2 物态变化的相关实验 4[中]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混合液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分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8 -10 状态 液 液 液 液 液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固 固 (1)当实验进行到17分钟时,该混合液所处的状态是 态。 (2)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凝固后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的酒精的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点 (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5[2024浙江金华期末,中]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的规格完全相同;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小明、小红将水加热到沸腾所需热量较多的是 (填“小明”或“小红”)。 (2)实验中水没到100 ℃就沸腾了,原因是 。 类型3物态变化的应用 [2023 浙江衢州期末,中]制冰机是夏天解暑的好帮手,下列有关制冰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制冰机中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升华吸热来降低水的温度 B.制冰机中加入水,水凝固成冰 C.将冰块加入杯子中,杯子外壁出现的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冰块在杯子中熔化时需要放出热量 7[2024浙江杭州期中,中]《舌尖上的中国》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美食,炖、煮、炸、蒸等都是常用的烹调方法。 (1)如图所示,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再把炖盅放入大煲汤锅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或“不会”)沸腾。 (2)用蒸笼蒸馒头时,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热量。 8[2023浙江温州模拟,中]庐山云瀑(如图甲所示)景观壮美,仙气十足,极富诗意。云瀑是云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动态景观,当云顺着风向在飘动的过程中遇到山口、悬崖时,就会像水一样倾泻而下,形成云瀑。 材料1:庐山的山峰十分陡峭,海拔在1 000 米以上。 材料2:云是由微小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 材料3:云瀑一般发生在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