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4124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课件+检测含答案)

日期:2025-05-1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1142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生物,人教,变化,检测,课件,形成
    PAGE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理解·巩固·落实]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2)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源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3)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型。(√) (4)两个鱼塘中的鲫鱼属于同一物种,也是一个种群。(×) (5)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2.(2024·广东高考)EDAR基因的一个碱基替换与东亚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体征有关。用M、m分别表示突变前后的EDAR基因,研究发现,m的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m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m不存在于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中 C.m的频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环境选择的结果 D.MM、Mm和mm个体的汗腺密度依次下降 解析:选C 根据题意可知,EDAR基因的一个碱基替换导致M突变为m,因此m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和不定向性,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中可能存在m基因,B不符合题意;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m的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因此m的频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环境选择的结果,C符合题意;m与东亚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体征有关,m的基因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末次盛冰期后气温逐渐升高,因此推测MM、Mm和mm个体的汗腺密度依次上升,D不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物种的个体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种群 B.新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C.突变、基因重组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D.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 解析:选C 同一物种的个体由于地理隔离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种群,A正确;形成新物种表示生物的性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所改变,即会以新的方式来利用环境条件,B正确;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C错误;多数物种的形成需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少数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 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个体的表型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个体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C.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生物的变异不利于生物的进化 解析:选A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个体的表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B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①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有生殖隔离 ②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 ③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 ④环境能使生物发生进化,而生物不会使环境发生进化 ⑤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选C 地理隔离也会使两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①不合理;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②合理;新物种形成,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基因频率一定发生改变,③不合理;光合生物的出现使环境中增加了氧气,环境也发生了进化,④不合理;三倍体西瓜由于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所以不能产生后代,不是一个新物种,⑤不合理。 6.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 A.30%,21% B.30%,42% C.70%,21% D.70%,42% 解析:选D 基因型为AA的有条纹个体占55%,无条纹(aa)个体占15%,则基因型为Aa的有条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