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了解恩格斯的生平经历及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梳理课文的思路,提取主要观点,厘清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必然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学习文中的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式,赏析语言特色,感悟人格魅力。 学习目标 梳理课文的思路,提取主要观点,结合文中论证方法的运用,理解分析其论证效果。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理解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文章严密的逻辑性,提升阅读科学论著的能力。 学习课时数 教法与学法 教学课时数 小组合作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让我们一起走进《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和规律。 历史的车轮也在不断地向前滚动,我们也常常会思考,是什么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呢?是伟大的英雄人物凭借他们的非凡才能和决策吗?还是一些神秘的、不可捉摸的力量呢? 一起去探寻社会历史发展背后的奥秘吧!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社会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会对我们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一、基础知识 学习活动 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 (一)读准字音 2.多音字 (1)复辟(bì) 开辟(pì) (2)压轴(zhòu) 轴线(zhóu) 1.单音字 (1)惰性(duò) (2)虔诚(qián) (3)编纂(zuǎn) (4)米涅(niè) (二)辨析词语 (2)必需·必须 必需:表示“一定要有,必不可少”,说明事物的特别需要;“必需”是动词,在句中可作定语和谓语;另外,“必需”有构词能力,如“必需品”等。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性,说明一定要这样做。“必须”在句子中作状语,有加强、命令的语气。 (1)考察·考查 ◆“考察”多用于目的性不强的场合,①实地观察调查;②细致深刻地观察。 ◆“考查”用于目的性较强的场合,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人的行为、活动等。 (1)归根到底:_____ (2)奴颜婢膝:_____ (3)多愁善感:_____ (4)精疲力竭:_____ (5)字斟句酌:_____ 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归结到根本上。 形容卑躬屈膝奉承巴结的样子。 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三)积累成语 马克思理论的“特殊”形式 支持与反对 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道士”,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向他请教书信,成为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继续在欧洲广泛传播,而1890年德国废除反社会主义的特别法使人们的思想更为活跃,但是人们甚至有些社会民主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水平降低了,他们受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巴尔特和“青年派”的影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有所泛滥,他们中的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了误解。 二、写作背景 有一些大学生给恩格斯写信,提出了一些问题,请恩格斯予以解答。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疑惑,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击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批判资产阶级学者的反马克思主义论调,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理论,恩格斯给部分大学生回了信。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