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202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联合测评 生物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清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蓝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ATP B.需在核装配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 C.在拟核区域DNA不会与蛋白质结合 D.增殖过程中不形成纺锤体,不进行无丝分裂 2.下列关于细胞内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类均为生物大分子,均似碳链为骨架 B.DNA经限制酶切割后产生含A、T、G、C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C.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酸参与,核酸的合成也需蛋白质催化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和DNA中的磷酸二酯键 3.在脑机接口研究中,植入皮层的微电极需接触神经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该液体中Na+浓度 约为神经细胞内的12倍,K+浓度较低,且含有微量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液体为组织液,与血浆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神经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Na+以维持膜内外浓度差 C,微电极所处液体的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浓度决定 D.该液体中的O2进人神经细胞利用需穿过3层磷脂分子 4.研究人员利用新型光控离子通道(Opto一NaK,光激活时模拟钠钾泵功能,和纳米机器人(靶向 破坏特定载体蛋白),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机制。实验结果如下: 生物第1页(共8页) 细胞内葡萄糖浓度 实验组 处理条件 (胞外初始浓度=2mM) 甲 正常细胞 48 mM 乙 氰化钠处理(抑制ATP合成)+蓝光激活Opto一NaK 32 mM 丙 纳米机器人破坏葡萄糖载体蛋白(SGLT1) 3mM 丁 胞外钠离子浓度降至1mM+红光抑制Opto一NaK 5mM 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组和丙组实验对照说明葡萄糖通过自由扩散进人细胞 B.Opto一NaK直接利用光能建立钠梯度,使乙组实验在无ATP时仍能主动运输葡萄糖 G由实验结果可知SGLT1介导的运输依赖ATP水解 D.丁组实验表明葡萄糖运输不依赖钠浓度梯度 5.某研究团队对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两种地雀研究发现:火山地雀生活在干旱岛屿,喙短而坚硬, 利于破开坚果;雨林地雀栖息于湿润岛屿,喙细长弯曲,擅长捕食昆虫。基因组分析显示二者 存在三处与喙形态相关的基因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环境直接诱发火山地雀发生适应性变异 B.若两岛发生陆桥连接,两种地雀的杂交后代不育会加剧种内竞争 .基因差异表明二者已形成生殖隔离,喙型差异是地理隔离导致的必然结果 D.雨林地雀细长喙的形成加速了昆虫种群中飞行能力的进化,属于协同进化 6.研究人员选择兼性厌氧副干酪乳酪杆菌(P℃一92),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来改变双歧杆菌 (L6R11)耐氧性差及生物量低等特性,以期使融合菌株集双亲优良遗传性状为一体。如图为 在获取原生质体时,不同酶浓度和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90 0m 80 ◆PC-92形成率 80 +PC-92形成率 05050 +PC-92再生率 0 +PC-92再生率 ·L6R11形成率 60 ·L6R11形成率 ◆L6R11再生率 出 0 40h +L6R11再生率 28 30计 20 10 0A 0 7.510 0 30 60 120 溶菌酶浓度(mg/mL) 时间(min) 溶菌酶浓度对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 A.7.5mg/mL的酶浓度为获取L6R11原生质体的最适溶菌酶浓度 B.随着酶解时间延长,L6R11的形成率持续下降,说明酶解时间与形成率负相关 C,获取两种菌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