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统编版|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程标准】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了解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01 02 03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思想领域的变化 小说与戏曲 目录 CONTENTS 04 科技 利玛窦与徐光启 汤显祖 王守仁 第 部分 壹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局限 1、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农业 ①新的品种输入和推广,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玉米、甘薯) ②江南等地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农副产品商品化 玉米 甘薯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社会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领域 ①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②私(民)营手工业兴盛(注: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模式: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明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占主导,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③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④明朝出现五彩瓷;清朝出现珐琅彩和粉彩(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乾隆)。 材料: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历史纵横 17 世纪初苏州丝织业中的自由雇佣劳动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重点难点,笔记): (1)标志及特征:雇佣劳动关系、手工工场 (2)出现行业及地区:江南的丝织业出现; (3)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4)影响: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压倒性优势。 (4)发展缓慢原因: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②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③大地主和商人将资金更多投入土地,影响资本扩大再生产④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根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社会经济的发展 (3)商业领域:进入新的繁荣期 ①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②一些地方以经商闻名,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③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晋商遗产:乔家大院、王家大院 ◎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 ◎晚明前往日本贸易的宁波船 明中期,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依赖进口白银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社会经济的局限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1)经济: (2)政治: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不变:传统小农经济占主导+君主专制统治+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观念 材料一 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