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评卷 参考答案 1.D 2.D【解析】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大规模“援助”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故选D。 3.C【解析】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故选C。 4.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因此,《北大西洋公约》规定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发生,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引文中假设的“武装进攻”来自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A项符合题意。故选A。 5.B【解析】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使德、法之间经济联系加强,这使欧洲历史上的冤家再发生战争已不太可能。故选B。 6.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有: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自我调节。D项“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与史实不符。故选D。 7.B【解析】根据表格中的统计数字可直接看出日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显著上升,日本经济有了较大发展,B项正确。表格反映出美国工业所占比重下降,并不能得出“美国经济发展停滞”的结论,A项错误;美国所占比重始终高于西欧,C项错误;依据表格无法判断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D项错误。故选B。 8.C【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项社会政策。这项政策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保障。故选C。 9.D【解析】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并未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结果,进入20世纪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故选D。 10.A 11.A【解析】题干材料概括了20世纪60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果,体现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以A项符合题意。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的标志是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国际合作有利于应对全球挑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无关。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A【解析】依据图片及文字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史实是二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所以A项符合题意。注重团结协作、加强经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故选A。 13.(1)政治经济权力高度集中。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2)没有。因为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3)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发展的痼疾。 14.(1)主要矛盾:图一,英德矛盾;图二,美苏矛盾。影响:图一,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图二,导致两极格局形成(或将冷战推向高潮)。 (2)①组织:欧洲共同体。历史作用:振兴了西欧,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②问题:亚太地区局势紧张。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为了牵制中国的发展。 (3)主题: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大国博弈等。 15.(1)玻利瓦尔;圣马丁。南美的“解放者”。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 (3)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万隆会议。 (4)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五单元测评卷 )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24 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2 道试题 ,每题 2 分 ,计 24 分 。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 1. (2024 ● 福建中考)为防止德国受苏 联的渗透和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