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学习目标: 1.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近代史上的作用。 2.从时空观念出发,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建立的人民政权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体会新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难点: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时空坐标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民国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3月 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中共: 革命根据地:1927—1937 抗日民主根据地:1937—1945 解放区行政区:1946—1949 新中国成立: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 自主阅读本课前言:了解民国建立政党政治。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同盟会成为合法组织。8月25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几个党派合井,在北京改组成国民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实际由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主持党务。1913年初,国民党在全国选举中获得参议院和众议院最多席位,成为国会中的最大党派。 ———《选择性必修1》第14页 ▲ 国民党成立地点———北京湖广会馆 (一)临时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1.湖北军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1911.10-1912.4) 湖北军政府成立示意图 1911.11《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1) 湖北军政府的组成: ①都督(人民选举产生) ②政务委员会(由都督任命) ③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 ④司法机关 (2)具体内容 都督 (行政权) 议会 (立法权) 司法机关 (司法权) 三权分立 各司其职 互相制衡 (3) 评价: 湖北军政府的创立是民国最初的开端,为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1912.1-1912.4)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图 五色旗国旗 五族共和:汉满回蒙藏 (一)临时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1)建立的法律依据: 1911.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第二条 临时大总统有统治全国之权。 第三条 临时大总统有统率海陆军之权。 …… 第十八条 行政各部设部长一人为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 ①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制的总统制 ②政府机关以三权分立为原则 总统制:国家行政元首的任期与政策在宪法上独立,不受立法机关支配的政府制度 (2)具体内容: 一、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912.1.1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两政府并存局面) 1912.2.2 清帝退位 1912.2.3 袁世凯声明拥护共和 1912.2.15 袁世凯被参议院选为临时大总统 1912.3.10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3.1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2.4.1 孙中山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南京临时政府结束 1912.4.2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北京临时政府成立 3.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1912.4-1913.1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临时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具体内容 ①中华民国是民主共和国,主权在民 ③民国政府组织原则是三权分立 ④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责任内阁制就是一切行政权力集中在内阁即国务院 临时大总统 (总揽政务,颁布法律) 法院 (司法权) 参议院(国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