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1.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7-8,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探究 1.填表分析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区别. 函数 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解析式 y=kx(k≠0) y=(k≠0) 图象形状 直线 双曲线 k>0 位置 一、三象限 一、三象限 增减性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k<0 位置 二、四象限 二、四象限 增减性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6). (1)这个函数的图象分布在哪些象限 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2)点B(3,4)、C(-2,-4)和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解:(1)设这个反比例函数为y=, ∵图象过点A(2,6), ∴6=.解得k=12. ∴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k>0, ∴这个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把点B、C、D的坐标代入y=,可知点B、C的坐标满足函数关系式,点D的坐标不满足函数关系式,所以点B、C在函数y=的图象上,点D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例2 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象的另一支在哪个象限?常数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a,b)和B(a′,b′),如果a>a′,那么b和b′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解:(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只有两种可能,分布在第一、第三象限,或者分布在第二、第四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的一支在第一象限,则另一支必在第三象限. ∵函数的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 ∴m-5>0.解得m>5. (2)∵m-5>0,在这个函数图象的任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a>a′>0和0>a>a′时b<b′; 当a>0>a′时b>b′. 活动2 跟踪训练 1.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2,-1),则k的值为 . 2.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2,5),若点(1,n)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n等于( ) A.10 B.5 C.2 D.-6 3.下列各点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是( ) A.(-,-) B.(-,) C.(,) D.(,) 4.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有三点(x1,y1)、(x2,y2)、(x3,y3),x1>x2>0>x3,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y3>y1>y2 B.y3>y2>y1 C.y1>y2>y3 D.y1>y3>y2 因为k<0,所以图象在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又x1>x2>0>x3,所以y1、y2在第四象限且0>y1>y2;y3在第二象限且y3>0,所以y3>y1>y2. 5.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一点,PD⊥x轴于D.则△POD的面积为 . 因为点P在图象上,所以n=,即mn=2;故S△ABC=OD·PD=mn=1. 6.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过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若阴影部分面积为3,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是 . 设函数为y=,而P在图象上,所以k=mn,又阴影部分面积是|mn|=3,函数图象在第二象限,所以k<0,即k=-3,所以函数关系是为y=-. 课堂小结 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合作探究】 活动2 跟踪训练 1.-2 2.A 3.B 4.A 5.1 6.y=-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学习目标: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系数 k 的几何意义,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坐标系中图形的面积计算中. (重点、难点) 2. 能够解决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性问题. (重点、难点) 3. 体会“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学习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重点、难点) 一、知识链接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 k 有怎样的关系? 要点探究 探究点1: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例1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A (2,6). (1) 这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