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1051

4.2特异性免疫课件(共42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5-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56329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生物,学期
  • cover
(课件网)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免疫系统 免疫 器官 免疫 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当有一些“漏网之鱼”突破了前两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部队”会紧急动员起来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皮肤 黏膜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产生特异性免疫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第四章 免疫调节 任务一 免疫系统对 病原体的识别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身份标签: ③它们就像身份标志,能被自身的免疫细胞所识别。 ①人体所有细胞膜表面都有一组蛋白质作为分子标签 ②同一个体的细胞的分子标签相同。 (细胞表面的受体) 标签 标签 人体细胞 免疫细胞 病原体等 识别 识别 受体 识别工具 ④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主要是一些 蛋白质)。 ———识别己方和敌方 巨噬细胞 大决战 战役类型: ———特异性免疫 作战部队: (特种部队) 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作战方式: 体液免疫 B淋巴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特种作战 树突状细胞 其他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 2.第三道防线之战: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任务二 体液免疫 二、体液免疫 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 ,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靠 “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1.定义: 2.针对的对象: 内环境中(细胞外液)的病原体 抗体 抗体 3.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 抗体 抗原呈 递细胞 辅助性 T细胞 B细胞 抗原呈 递细胞 辅助性 T细胞 B细胞 病原体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第一个信号 第二个信号 细胞因子 辅助性T细胞 说明: 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游离的抗原,只能识别APC呈递的抗原。 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粘附 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抗体复合物,彻底清除抗原 二次免疫 相同抗原再次侵入 新的记忆B细胞 3.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 更快 更多 更强 增殖 分化 产生 分泌 增殖 分化 体液中 抗原 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呈递) 辅助性T细胞(识别)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增殖、分化 迅速 直接接触 二次免疫 结合 细胞因子 信号① 信号② (活化) 新的记忆B细胞 相同抗原再次侵入 3.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 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 浆细胞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APC) 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浆细胞 B细胞 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辅助性T细胞 记忆B细胞 能增殖分化的细胞: B细胞 辅助性T细胞 记忆B细胞 【相关信息】 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能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 人体内B细胞的种数在109以上,至少可以产生109种抗体,可以识别自然界存在的种类繁多的病原体。 【典例分析】下图表示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细胞Ⅰ Ⅱ Ⅲ B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2)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抗体 (3)免疫过程⑤→⑧→⑨和①→②→③→⑦→⑨相比, 反应速度 产生的抗体 强度 更快 更强 更多 【拓展应用】在某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思考如下问题: (1)在第28天注射m抗原和n抗原之后,机体针对它们产生的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浓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该哺乳动物曾注射过 m 抗原,其体内会存在相应的抗体和记忆 B细胞, 第 28 天时再次注射 m 抗原,记忆 B 细胞识别相应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由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该过程与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产生的抗体更多; 而该哺乳动物未曾注射 n抗原,第 28 天时注射 n抗原相当于初次免疫。 第56天时再同时注射m抗原和n抗原,二者均相当于二次免疫,抗体产生更迅速,且产生量更多。 (2 )如果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