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1125

第六单元《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联读课件(共30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266526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六,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联读 孔红 绿叶扶疏映朱颜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能够理解“我”和“我们”以及其他人物的特点,明白文章叙事角度及叙事特点 。 思维发展与提升 能够分析、总结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从而总结影响人物命运的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 审美鉴赏与创造 能够从真实情境入手,观察社会、人、事,思考不同时代和地域的社会现实,辩证看待问题,表达真实想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体会小人物在丑恶的大环境下的“生存状态”,理解个体生命的沉寂之美与反抗之美,学会正确认识并对待人生中的逆境。。 同学们,如果祥林嫂在朋友圈诉说阿毛的悲剧,会收获多少点赞?如果别里科夫在社交平台发表"千万别闹出乱子"的言论,评论区会是怎样的景象? 这些看似穿越的问题,恰恰揭示了文学经典的永恒价值。当我们聚焦祥林嫂和别里科夫时,可曾注意到他们身边游荡的"影子军团"? 今天我们将化身文学侦探,通过《祝福》与《套中人》的跨国界对话,破解三个谜题:配角如何在不动声色间改写主角命运?闲言碎语怎样织成吃人的网?当看客成为共谋,沉默是否也是暴力? 导入新课 没有其他女子的暗淡平凡就不能突出秋香的美丽动人,难怪她会被才子唐伯虎相中。 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电视剧《甄嬛传》中,没有华妃的飞扬跋扈就不能衬托出甄嬛的通情达理,才略过人。 两个步骤 寻找确定次要人物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 分析次要人物作用 明确成长环境、生存环境如何,人生观是怎样的,与主要人物的关系如何?他做出了怎样的行为,对主要人物有什么影响? 二是从角色性格、行为去分析 三是找准角度 以什么样的角度出发来衬托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本主旨等。 一是从写作手法分析 首先明确为什么要设定这个人物,其次明确文章是如何描写这个人物的。 思考:如何分析出小说次要人物的创作意图? 目录 一、回到鲁镇的新派知识分子 壹 二、坚守鲁镇讲理学的 老监生 贰 三、鲁镇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 叁 四、俄罗斯小镇的冷眼记录者 肆 五、散发自由之声的同事恋人 伍 六、身在套内又不自知的我们 陆 七、鲁镇俄氏小镇同在套子中 柒 1、小说中的“我”,没名没姓,若隐若现,特别神秘,他到底是谁呢?这“我”是不是作者鲁迅自己? “我”是一个知识分子,也是一个归乡者,这样的一个“我”是鲁迅先生在创作时特意安排的一个叙述者。 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知识分子“我”来讲述祥林嫂的故事?这种写作角度与直接用第三人称“她”来写,有什么不同呢? ①这种写作角度更方便展开心理描写,便于刻画祥林嫂和“我”的形象。 一、回到鲁镇的新派知识分子--“我”到底是谁? 透过“我”的眼睛,我们看到祥林嫂自己也是一个相信封建迷信的人;生而不能做一个平等敬神的人,死而不能做个完整的鬼,可见祥林嫂的死固然受鲁镇人这个外因的影响,也有祥林嫂自己内因的作用。 ①这种写作角度更方便展开心理描写,便于刻画祥林嫂“我”的形象。 一、回到鲁镇的新派知识分子--安排“我”有什么好处? ②这种写作角度更方便展开心理描写,便于刻画祥林嫂和“我”的形象。 联系这个部分“我”与祥林嫂的对话,和小说结尾对“我”的描写,尤其是我大段的心理描写,我们发现“我”自己也成了祥林嫂故事的一部分,成了拷问的对象。“我”内心愧疚、软弱无力、逃避退缩的形象跃然纸上。 ②这种写作角度更方便展开心理描写,便于刻画祥林嫂和“我”的形象。 一、回到鲁镇的新派知识分子--安排“我”有什么好处? 联系这个部分“我”与祥林嫂的对话,和小说结尾对“我”的描写,尤其是我大段的心理描写,我们发现“我”自己也成了祥林嫂故事的一部分,成了拷问的对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