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6179

16.1《阿房宫赋》课件(共68张PPT)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138675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1,阿房宫赋,课件,6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一、断句题: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 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词语解释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 杜牧 【文本解读】 《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这篇文章写于唐朝日渐衰落之际,是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阿房宫赋》是一篇赋,铺排描写,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阅读这篇文章,要结合作者写作的社会政治背景,总结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思路,思考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体会其中所表现的古代人士家国天下的情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体“赋”的特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并归类总结。  3.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4.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5.背诵全文。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学习资料 了解作者 杜牧(803—852),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早年主张削平藩镇,抗击吐蕃、回纥,晚年趋保守消极,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为“杜樊川”。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工于诗、赋、文、辞,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议论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在“赋”这一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地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合称为“小李杜”。 学习资料 相关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作者曾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致亡国,实则是借秦之古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识作者 杜牧轶事 杜牧二十六岁赴洛阳应试,拜谒吴武陵。武陵爱才若渴,奖掖后进不遗余力。武陵读其文,深服其才,乃谒礼部侍郎崔郾(yǎn),其时任进士主考官。郾颇直言状元、榜眼、探花、第四名皆已内定有主,殊难更改。武陵颇不悦,预绝然而去,郾遂取牧为第五名进士。 牧尝自求仕于湖州,朝廷允之。个中缘由如是:向时,牧客于湖州刺史崔某府,一日观赛舟,见一女,貌似天仙,乃重金聘之,约定十年后来娶,过期自便。此次出任,意欲践十年之约。孰料,十年之期已逾,少女已然为两子之母矣。牧懊悔弗已,作七绝以咏其事。 叹花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识作者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 南 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解 题 “阿房宫”名字由来 1.地理位置:阿房是地名或山名 2.爱情传说:有一个姑娘,她的名字叫“阿房”...... 3.《说文解字》:“阿”的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