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9684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24-2025学年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同步课件

日期:2025-05-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511739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同步,教学,历史,上册,七年级
  • cover
(课件网)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人教2024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第 11 课 西汉建立和 “文景之治” 教案 一、教学目标西汉的建立(8 分钟) 引导回顾:简单回顾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主要史实,提问学生楚汉之争的结果,引出西汉的建立。 详细讲解:公元前 202 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强调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等关键信息。 展示《西汉初期形势图》,让学生观察西汉初期的疆域范围,了解当时西汉面临的外部形势,如边疆地区存在匈奴等势力的威胁,内部还有一些诸侯王势力等。 休养生息政策(12 分钟) 原因探讨:展示相关史料,如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客观原因:长期的战乱,使得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生活困苦,国家财政空虚,急需恢复经济。 主观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而迅速灭亡的教训,认识到要巩固统治,必须让百姓安居乐业。 措施阐述:讲解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下令 “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等。强调这些措施对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 “文景之治”(15 分钟) 汉文帝的统治措施:介绍汉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展示相关史料,如汉文帝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甚至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强调汉文帝重视农业的举措对经济恢复的推动作用。在刑罚方面,汉文帝进行改革,废除了一些严苛的刑罚,如废除肉刑,体现了刑罚的轻缓化趋势,展示缇萦救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汉文帝刑罚改革的意义。 汉景帝的统治措施:讲述汉景帝在位时,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和汉文帝一样,重视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如将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强调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经济压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刑罚上,汉景帝也继续减轻刑罚,使得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展示一些反映当时农业生产发展的图片或文物资料,如汉代的陶制农具模型等,让学生直观感受 “文景之治” 时期农业的发展。 “文景之治” 的成效:引导学生总结 “文景之治” 的成效,包括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等。展示相关文字描述,如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让学生感受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组织学生讨论 “文景之治” 对西汉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认识到它为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板书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西汉建立的过程、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以及 “文景之治” 的主要措施和成效之间的逻辑关系。强调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的困境促使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而 “文景之治” 则是休养生息政策长期推行的结果,为西汉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中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统治者顺应民心、采取正确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经济对国家繁荣的关键作用。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展示精心设计的练习题,题型涵盖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等,例如: 选择题:西汉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