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1083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78878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建立与巩固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总结:大概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利簋 本课时间轴 约170万年 约1万年 约5000年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木石为主,少量青铜时代 元谋人、北京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三皇五帝时代: 炎黄部落 尧舜时期 夏 商 西周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夏商西周早期国家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 中华文明的产生 ———万邦时代 中华文明的发展 ———青铜时代 现在古人类学公认的人类起源过程是:腊玛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距今5—1万年)。晚期智人是现代人类的祖先。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一、考古中的中华文明起源 距今年代 不同 时期 代表 遗址 经济活动 生产工具 生产活动 社会 生活 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 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5000年 新石器时代晚期 1万—5000年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打制石器 打磨石器 渔猎、采集,用火 原始农业、粟、水稻、饲养家畜、彩绘陶器、养蚕缫丝 黑陶、玉器 祭坛、神庙 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阶级分化,私有制,部落联盟 300—1万年 早期原始人群,晚期母系氏族社会,群居 母系氏族社会,生活逐渐稳定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原始社会) 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 。 旧石器时代中国古人类分布有何特点? 思考: 结合课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分析这些文化遗存的分布上有何特点? 分布广泛、多元一体、朝中原核心方向发展 原始人群 原始人群是史前时期的初级阶段,也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原始人群又可分为“猿人”、“古人”两个阶段。这一时期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的早期和中期。 人虽然群居,但只能局限于一定的规模。人数太少,难以应付恶劣的自然环境。人数太多,又不易获取足够的食物。估计原始人大约以数十人结为一个群体,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各群体间很少交往,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原始人群的早期阶段,男女之间的性交关系是杂乱而不受任何限制的。同辈的兄弟姊妹之间,上下辈的男女老幼之间,皆可自由婚配。子女只知生母,不识其父。原始人群的血缘婚,使原始人群既是一个生产、生活单位,又是一个内部互婚的血缘家族。文献对此有生动、详尽的追述。 《吕氏春秋*恃君览》:"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管子*君臣》:"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匹配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征。"《列子。汤问》:"长幼侪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