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1091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3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38480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大动荡: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大发展:铁犁牛耕,井田瓦解 大变革:变法运动,专制集权 大解放: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大交融:民族融合,华夏认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是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孔子 夏 周 商 西周 东周 战国 春秋 秦 前770-前476年 前475-前221年 镐京 洛邑 春秋:因鲁国史书 《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各诸侯国 连年争战而得名; 西周建立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770年 西周灭亡 平王东迁 学习目标: 1、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史实,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的关系。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深远影响。 3、认识老子、孔子学说。 4、掌握百家争鸣的内容。 重点难点: 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商鞅变法;百家争鸣 2.难点:商鞅变法;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 名称 土 地 兵 力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关系 西周 面积缩小 阅读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东周 经济薄弱 政治地位下降 兵力下降 结论 直辖 方圆千里 直辖 方圆百里 直辖 14万人 直辖 几千人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 人口所剩无几, 财力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 有最高的地位 天子成为傀儡, 依靠强大的诸侯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列国纷争: 1.王室衰微 ———王畿缩小,对诸侯国控制力减弱。 1.王室衰微 材料1:西周形势图 春秋形势图 材料2:周王室由于贫弱而不得不放弃天子的尊严,向诸侯伸手去“求赙(fù)”、“求金”、“求车”。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王畿缩小,对诸侯国控制力减弱。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列国纷争: 2.诸侯纷争,礼崩乐坏,分封制与宗法制遭到破坏 材料3:(春秋时期)各国迭次称霸。在春秋242年之中,发生战争483次,结盟480次,灭国52个,弑君36人。 ———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春秋列国形势图(BC770-BC476)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五霸-相继 材料4:(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dān,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 春秋争霸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列国纷争: 战国列国形势图(BC475-BC221) 战国七雄-并存 材料5: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 2.诸侯纷争,礼崩乐坏,分封制与宗法制遭到破坏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战国兼并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列国纷争: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材料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材料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 ———司马迁《史记》 材料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论语· 季氏篇》 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大夫夺权,兼并频繁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礼崩乐坏、传统等级制度走向瓦解 从西周至战国政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