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01 实验方案设计(鉴别、检验、除杂、分离) 1. 物质的鉴别 (1) 基本原则:利用物质间的 差异性 (物理或化学性质)进行区分。 (2)常用方法 物理法 :颜色(Fe 浅绿色)、溶解性差异。 化学法 :如两两混合法(观察反应现象差异)。 2. 物质的检验 (1) 基本原理:依据物质的 特有性质 (物理或化学)及反应现象进行确认。 (2)常见方法: 物理检验 :颜色(如Cu 蓝色)、气味(如NH 刺激性气味)、溶解性(如NaOH溶解放热)。 化学检验 :通过特征现象(颜色变化、气体、沉淀)判断,如CO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物质的除杂 (1) 基本原则 四不原则 :不增新杂质、不减目标物质、易分离、产物易复原。 优先选择物理方法(过滤、蒸馏等),必要时用化学方法。 4. 物质的分离 (1) 基本原则 分离需 保留各组分 ,不同于除杂(仅保留目标物质)。 (2)常用方法: 物理法 :过滤(固液分离)、结晶(溶解度差异) 37。 化学法 :如沉淀转化后分离。 5. 实验设计要点总结 检验与鉴别区别 :检验针对单一物质,鉴别需区分多种物质。 除杂与分离差异 :除杂仅保留目标物质,分离需保留所有组分。 试剂选择原则 :优先不引入新杂质,现象明显易操作。 考点02 实验操作与现象 1.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1) 操作步骤 :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将水面以上空间分为5等份;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密封,观察燃烧现象;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记录水面上升高度。 (2) 实验现象 :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3) 注意事项 :红磷需过量以确保氧气完全消耗;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气密性;需完全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操作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高锰酸钾→固定试管→加热→收集气体→撤离导管→熄灭酒精灯。 (2) 实验现象 :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3) 注意事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冷凝水倒流);导管口需塞棉花(防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再熄酒精灯(防水倒吸)。 3. 电解水实验 (1) 操作步骤 :水中加少量硫酸钠增强导电性;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极气泡生成。 (2) 实验现象 :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正极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O ),负极气体燃烧(H )。 (3) 结论 :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4. 酸碱中和反应 (1) 指示剂变色现象 :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2) 中和反应操作 :向碱溶液中滴加酸,需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并用玻璃棒搅拌至颜色突变。 5. 木炭还原氧化铜 (1) 操作步骤 :木炭与氧化铜粉末混合加热,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 (2) 实验现象 :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放出热量。 (3) 结论 :碳具有还原性,可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 考点3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是基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基于对常规实验手段、常见仪器使用熟练掌握。具体来说,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考点,它分为实验原理设计和实验操作步骤设计;而评价是从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上来说的,一般遵循以下七个原则: 1.能否达到目的。 2.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 3.原料的利用率高低。 4.过程是否简捷优化。 5.对环境有无污染。 6.实验误差的大小。 最佳方案设计应符合这六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还必须具有快捷而正确的操作步骤设计。 考向01 实验方案设计(鉴别类) 1.(2025 河北唐山一模)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两种化肥 B.用CuCl2溶液鉴别NaOH和Ca(OH)2两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