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1757

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

日期:2025-05-1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76344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验探究题 考点01 物质组成和性质类的探究 1. 气体相关实验 (1)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检验:氧气通过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制取,用带火星木条复燃检验;二氧化碳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 气体净化与干燥:根据气体性质选择试剂(如浓硫酸干燥CO )。 2. 溶液与离子反应 (1)溶液酸碱性用pH试纸或指示剂检验(如石蕊遇酸变红)。 (2)中和反应实验: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常用于测定溶液成分。 3. 物质提纯与检验 (1)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如粗盐提纯)。 (2)蒸发结晶分离可溶性固体(如NaCl溶液蒸发得晶体)。 (3)黑色粉末(如CuO)可通过还原反应检验(与CO反应生成红色铜)。 考点02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1. 成分分析原则:反应后物质成分需考虑: 生成物 、 未完全反应的反应物 (可能有剩余)。 示例:酸与碱反应后,溶质可能为生成的盐、过量的酸或过量的碱(如NaOH与HCl反应后,溶质可能为NaCl、或NaCl和HCl、或NaCl和NaOH)。 2. 猜想提出与排除:根据反应类型和反应物用量提出猜想, 排除相互反应的物质组合 。 例:若反应物为Ca(OH) 和HCl,猜想溶质为CaCl (完全反应)或CaCl 与HCl(酸过量),但不可能同时存在CaCl 、Ca(OH) 和HCl,因Ca(OH) 与HCl会继续反应 。 3. 实验验证方法 (1) 指示剂法:用 酚酞试液 或 石蕊试液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推断是否含过量的酸或碱。 例:若溶液变红,说明呈碱性,可能含未反应的碱(如NaOH)。 (2) 气体或沉淀检验法 加入试剂观察现象: 产生气体 (如稀盐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 )→ 说明含碳酸盐。 产生沉淀 (如Na CO 与CaCl 反应生成CaCO 沉淀)→ 说明含碳酸钠或钙盐。 (3) 分步验证法 :若溶液含多种可能成分,需分步排除干扰。 例:先加入过量试剂沉淀某成分(如Ba(NO ) 沉淀SO ),再检验上层清液中的其他物质 47。 4. 判断溶质成分:若反应后溶液为中性,溶质仅为盐(如NaCl);若溶液呈酸性,溶质为盐和酸(如NaCl和HCl);若溶液呈碱性,溶质为盐和碱(如NaCl和NaOH)。 考点03 物质变质的探究 1.物质变质的原因 (1) 氢氧化钠变质 :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若完全变质,成分为Na2CO3;部分变质则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2) 氢氧化钙变质 :类似地,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Ca(OH)2+CO2==CaCO3↓+H2O 2. 检验是否变质的方法 以氢氧化钠为例: (1) 加入酸(如稀盐酸) : 现象:产生气泡(因Na2CO3与酸反应生成CO2 )。 结论:若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 。 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2) 加入盐溶液(如CaCl2或BaCl2 ) :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CaCO3或BaCO3)。 结论:若出现沉淀,说明已变质。 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3) 加入碱(如Ca(OH)2溶液) :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结论:若出现沉淀,说明已变质。 考点04 影响因素类的探究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 浓度 实验设计 :取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浓盐酸分别与等量铁片反应,观察气泡产生速率。 结论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 温度 实验设计 :将同浓度的双氧水分别置于冷水和热水中,加入等量催化剂,观察气泡产生速率。 结论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3) 催化剂 实验设计 :向等量双氧水中分别加入MnO 、FeCl 或无催化剂,观察产生氧气的快慢 。 结论 :催化剂可显著改变反应速率,不同催化剂效果不同 。 2.物质性质的影响因素 (1) 金属活动性 实验设计 :将镁、铁、锌分别与等浓度盐酸反应,观察反应剧烈程度 34。 结论 :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如镁>锌>铁) 34。 (2) 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