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区普通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中毕业年级第四次调研测试 地 理 试 题 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作答,超出区域所写答案无效;在试卷上、草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吉林省公主岭市采用无人驾驶拖拉机(图1)进行整地作业,四平市铁东区小塔子村通过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将农田细分为6000块,利用“吉农云”平台实现精准农业管理,农业经营效率显著提升。吉林省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35%以上行政村建成“数字村”。据此完成1-2题。 1. 小塔子村合作社将农田细分成6000块,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B. 便于机械化作业 C. 实现精准农业管理 D.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2. 吉林省推广数字农业技术和建设“数字村”的核心目标是 A. 扩大农作物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 B. 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C. 吸引城市人口返乡,缓解农村老龄化 D. 减少农药使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重庆公交积极创新公交运营服务模式,不断解锁“公交+N”新体验,打造主城公交与观光巴士线路、“定制公交”“响应公交”“赶集公交”等特色公交相结合的多领域出行综合服务体系,车型涵盖6.7米、8.5米、10.5米、12米等不同车长。据此完成3-4题。 3. 重庆在传统公交线路上叠加观光巴士线路,主要依托的城市特征是 A. 组团式结构形成多中心景观 B. 垂直气候带造就生物多样性 C. 工业遗产保留完整历史风貌 D. 喀斯特地貌发育奇特地貌景观 4. 不同车长公交车型的配置,反映的核心规划原则是 A. 运输工具与运输需求相匹配 B. 交通线路与城市形态相协调 C. 运载效率与能源消耗相平衡 D. 站点密度与人口分布相适应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平均海拔4127m,区域内海拔落差为500—2000m。历史上,该区域因冰川退缩和气候变化,部分高海拔地区植被经历了从裸地到草本植物、灌木群落的演替。近年来,因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局部高寒草甸出现退化,演替方向发生改变。据此完成5-6题。 5. 色达县种质(遗传物质)资源较丰富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纬度较低,水热条件优越 B. 人类活动少,生态破坏小 C. 地形落差大,生境类型多样 D. 冰川融水多,土壤湿润肥沃 6. 色达县高海拔地区植被演替的早期阶段,先锋物种通常具备的特性是 ① 耐寒性强 ② 根系发达 ③ 生长周期长 ④ 种子传播能力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广东某丘陵区分布大面积红壤,研究显示,该地部分耕作层(0-20cm)pH均值为4.3,且伴有较明显的板结现象。当地农科所实施土壤改良工程,并在改良后的试验区推行“柑橘+豆科作物”的间作模式。据此完成7-8题。 7. 为改善土壤板结问题,设计合理的措施是 ① 施用改良剂,熟石灰平衡酸碱 ② 掺入黏粒物,膨润土加强保水 ③ 减少人工劳作,加强机械耕作 ④ 增加秸秆覆盖,改善团粒结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经历短期改良的土壤,剖面变化最显著的土层是 A. 母质层风化加快 B. 耕作层有机质增加 C. 淋溶层厚度减小 D. 淀积层盐离子增加 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的干支纪日法是使用十天干、十二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庚”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中的第7个,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每10天出现一次。依照干支纪日法,夏至后(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