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3880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256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统编,高中
  • cover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所在单元聚焦诗词学习,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引领学生感受诗词魅力,提升鉴赏能力。此词是王安石所作的怀古词,上阕描绘金陵晚秋壮丽景色,如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等,展现如画景致。下阕追忆往昔六朝繁华竞逐,叹朝代更迭、悲恨相续,以古鉴今。学习这首词,有助于学生体会怀古词借古讽今的特点,提升对古代诗词的审美与鉴赏水平,感悟历史兴衰的思考。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诗词鉴赏能力,能初步感知诗词情感与意象。学习《桂枝香·金陵怀古》,会在王安石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中,产生深沉的历史思考。此词格律严谨,气势恢宏,有一定韵律美。核心要点是把握借景抒情、用典手法,体会词人对朝代更迭的喟叹。难点在于理解典故内涵及作者以古讽今的深刻用意,需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剖析词句。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词中如“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等精妙词句,积累古代诗词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金陵今昔对比描写的分析,理解词人借古讽今的思绪,发展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词中描绘金陵壮丽景色及蕴含的历史沧桑感之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尝试在写作中借鉴相关手法创造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金陵所承载的六朝历史文化,感悟词中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掌握词中“繁华竞逐”“悲恨相续”等关键语句所蕴含的历史兴亡之感。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商女犹唱后庭遗曲”表达的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感受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深沉历史感慨与个人情怀。 课前任务 任务1:查阅资料,了解王安石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以及他创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要求:整理出200 - 300字左右的介绍,重点突出与《桂枝香·金陵怀古》创作可能相关的内容,如王安石的政治经历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等,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任务2:反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圈画出词中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的词句,并在旁边简单批注自己对这些词句的初步理解。 要求:批注内容可以从景物特点、情感基调、修辞手法等角度出发,每处批注不少于20字,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与情感。 课堂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登高望远,壮丽山河尽收眼底时,心中往往感慨万千。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于金陵这一历史名城登高,写下动人篇章。今天,我们就跟随王安石的脚步,在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领略金陵晚秋景色,探寻他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初读课文,概括梳理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出生于江西临川,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风格以雄健峭拔著称。王安石在政治上主张变法革新,推行新法,对北宋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文学成就同样卓著,诗歌、散文皆有佳作传世,代表作包括《元日》《泊船瓜洲》《桂枝香·金陵怀古》等。 【写作背景】 王安石创作《桂枝香·金陵怀古》时正值晚秋时节,他登临金陵(今南京)的高处,俯瞰山川壮丽之景,不禁感慨万千。金陵自古以来便是六朝古都,繁华一时,然而历史的沧桑变迁让这座古城充满了兴衰荣辱的痕迹。王安石通过此词,既表达了对金陵美景的赞叹,又抒发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惆怅与反思,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文学文化常识: 六朝:指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均定都于金陵,因此金陵被称为“六朝古都”。 商女:指歌女或卖唱女子。杜牧《泊秦淮》中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句,此处化用其意,暗讽统治者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