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4011

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80973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单元,第三,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研习任务 01 活动一: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研讨 抛出问题 古人云:“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孝。”(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九)虽然说得有点夸张,却点出了这篇文章所承载的文化观念—孝。本单元的六篇文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不同方面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的是公认的准则,有的是共同的价值观,有的是深刻的哲思,有的是可贵的精神。小组讨论,探究这些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思路点拨 本单元散文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陈情表》———忠与孝 《项脊轩志》———情与志 《兰亭集序》———生与死 《归去来兮辞并序》———仕与隐 《种树郭橐驼传》———官与民 《石钟山记》———真与伪 思路点拨 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归纳出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化观念。 第二,对作品中的文化观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要以正确的理论思想为指导,对其进行辩证分析。 第三,以现代的眼光,探究文章中所表现的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参考范例 忆古思今论孝道 (点击链接打开文章) 活动二:古代散文骈散结合 语言特点讨论 抛出问题 古代散文多注重骈散结合,诵读《陈情表》《兰亭集序》和《种树郭橐驼传》,感受它们不同的韵味。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篇,说说文章是怎样通过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来表情达意的。各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 思路点拨 骈句是指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以音乐的美感。 思路点拨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中以骈句为主,骈散结合,主次分明,多用对偶句。以五言为主,又以四言、六言,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末句又是散句,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雅致、闲适的生活情趣,体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思路点拨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整篇文章运用排比句,句式有长有短,长短句相间,骈散结合,错落有致,音节和谐,顿挫有致,朗朗上口。首段开头运用散句,中间运用骈句,,又以散句结尾,参差错落,和谐一致。末段以排比为主,表现莲高洁的品质,体现作者不与人同流合污的君子品行。 参考范例 《陈情表》语言特点 (点击链接打开文章) 活动三:理清散文整体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抛出问题 古人为文,讲究章法,重视文章的结构和内部联系,就连一些看似信笔写就的作品,也大都有章法可循。如《归去来兮辞(并序)》,虽然被誉为“不见有斧凿痕”(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李格非评语),但全文由“归程”写起,历“归舍”“归园”“归田”,结于“归尽”,章法严密。反复诵读本单元课文,选择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