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6552

第7课百家争鸣 导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0次 大小:1689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7课,百家争鸣,导学案,解析
  • cover
第7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知道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教育成就。(史料实证) 2.知道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培养社会责任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历史影响,认识社会变革与思想发展的关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重难点: 1.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 2.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知识梳理: 一、概况 时期 学派 姓名 著作 主要思想 启示 春秋时期 道家 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 1.人应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3.主张无为而治 辩证地看待问题 儒家 孔子 《论语》 1.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是仁;②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③主张实行德政,反对苛政 2.教育思想: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①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②尊重教学 战国时期 墨家 墨子 《墨子》 ①主张兼爱非攻 ②主张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③反对奢侈,提倡节俭 ①构建和谐社会②反对侵略战争③勤俭治国 儒家 孟子 《孟子》 ①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②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构建和谐社会 荀子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庄子》 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②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积极地看待和面对问题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①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②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积极改革和勇于创新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孔子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最受当时各诸侯国国君欢迎?法家。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先秦诸子皆为忧世之乱而思以拯济之,故其学术皆应时而生。”胡适此言意在强调百家争鸣( ) A.是时代发展产物 B.因学派争鸣迸发 C.催思想百花齐放 D.对后世影响深远 2.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材料叙述了百家争鸣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作用 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请为下面思想家的主张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 老子 治大国,若烹小鲜。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墨子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A.人才标准 B.教育思想 C.自然规律 D.治国理念 4.《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代表火(阳)的哪吒和代表水(阴)的敖丙,两者呈现出“事物都存在着对立面”的哲学观,丰富了影片内涵,为此观点提供理论支撑的是( )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5.钱穆在《孔子传·序言》中写道:“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开其新统”主要指孔子( ) A.推动当时社会转型 B.推动变法运动发展 C.开创儒家思想体系 D.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6.孟子说:“不信仁贤,则国空虚”。墨子认为:“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仁政”治国 C.“兼爱”“非攻” D.重用人才 7.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提出“仁政于民”“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