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6556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导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5-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8次 大小:520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0课,秦末,农民,起义,导学案,解析
  • cover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目标: 1.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史料实证)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知道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唯物史观) 重难点: 1.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2.难点:秦的暴政与农民大起义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秦的暴政 1.表现: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刑罚严酷;“焚书坑儒”;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2.影响: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1.原因: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结果起义失败。 4.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反抗残暴。 ★三、秦朝灭亡(易错: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1.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成语“破釜沉舟”) 2.刘邦:公元前207年,直逼咸阳,灭亡秦朝。(成语“约法三章”)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关于秦朝的灭亡,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大极”;柳宗元则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这两者都认为秦的灭亡的根源在于( ) A.统治者实施暴政 B.农民起义的频发 C.秦始皇昏庸无能 D.君主专制的实施 2.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因“魔丸”身份被世人误解,最终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以反抗精神改写命运。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改变自身命运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洪秀全起义 3.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自下而上迸发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 A.商鞅变法 B.陈胜、吴广起义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4.秦简《法律答问》记载:“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何论?赀徭三旬。”(“赀”指罚金或劳役,“徭”指徭役,“三旬”即三十天),这反映秦朝( ) A.严刑峻法维护小农经济 B.强化中央集权体制 C.法律注重保护贵族特权 D.重视地方军事管理 5.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秦朝灭亡原因时整理了下表。据表可知( ) 作者/书籍 主要观点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严刑峻法、贼役繁重导致民怨,农民起义推翻秦统治。 吕思勉《中国通史》 六国残余势力未消化,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导致秦灭亡。 李开元《泰崩》 继承人危机引发权力真空,赵高乱政加速秦崩溃。 A.学术地位的不同影响学者认知 B.研究视角的差异影响历史解释 C.秦因暴政而亡的结论是错误的 D.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6.秦朝法律以严苛著称,《史记》称“刑徒相望于道”,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的律文却显示秦律中存在对老弱妇幼的特殊照顾条款。这表明( ) A.《史记》的记载出现错误 B.文献是唯一可信的依据 C.历史研究需综合多种史料 D.秦朝法律较为宽厚仁德 7.张岂之在《中国历史》中写道:秦始皇时代,秦帝国的反抗力量主要活动于关东(指河南函谷关以东)地区秦末大起义中数十家反秦武装力量也均崛起于关东;而关中地区未曾燃起反抗的火花。该学者重在说明( ) A.郡县制度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 C.关中地区享有特权生活富足 D.六国旧地对秦统治缺乏认同感 8.学校社团在研究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专题时,在史书中搜集了如下信息:“赭衣塞路”“力役三十倍于古”“失期皆斩”“天下苦秦久矣”。他们研究的是起义的( ) A.背景 B.过程 C.精神 D.影响 9.班固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