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学习目标: 1.通过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了解张骞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时空观念) 2.认识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的意义。(史料实证) 3.对比同期, 丝路上中国和其他各国交流的物品、技术的不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历史解释) 4.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进取意识。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发展的现实意义。(家国情怀) 重难点: 1.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2.难点:理解丝绸之路的地位。 知识梳理: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加强与西域的友好交往 作用 未达到目的,但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 达到目的,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 (2)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3)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观点提炼: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交通;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后重设西域都护府,班勇继承父业,甘英出使大秦,但未能成行;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属于下图汉武帝“开疆拓土”中的内容的是( ) A.实施“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 C.派张骞通西域 D.设置西域长史府 2.(2025·江苏镇江·一模)为下图所示路线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董仲舒 B.张骞 C.郑和 D.郑成功 3.北魏石窟造像中乐者所使用的乐器,如五弦琵琶、横笛、腰鼓等,都是直接来源于西域乃至印度。这体现了( ) A.中原文化的独立发展 B.民族交融达到高峰 C.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 D.石窟艺术继承创新 4.如图所示内容可用于佐证汉朝( ) A.与匈奴的和战 B.实施“推恩令” C.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 D.推行尊崇儒术 5.汉代时,中原地区的丝织、铸铁、开渠、凿井技术相继传播到西域,西域的一些特色作物如核桃、石榴等被带到中原,并逐渐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古罗马等地的玻璃、宝石等也传入中国。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中原的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 C.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开辟了丝绸之路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6.西汉以后,我国的冶铁技术、漆器、井渠法等传入大宛、安息,甚至西传至更远的罗马。此种情形主要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度量衡的统一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军机处的设立 7.下图是泰国春蓬府考山考遗址出土的汉朝铜镜和铜印章,这些文物可用于研究( ) A.张骞出使西域的成果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驿站加强了各地联系 D.郑和七下西洋的影响 8.南越国是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都城位于番禺(今广州)。如下图是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蒜头纹银盒,其工艺、纹饰与造型充满异域风情。这表明( ) A.中国的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B.秦汉时期开展了对外贸易 C.岭南是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