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本单元所说的家乡,主要指我们居住的城乡社区。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学会通过采访、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对丰富家乡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回顾昨天,考察今天,展望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单元导读 素养目标 01 了解家乡的人、物、风景、习俗,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思考家乡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思考家乡传统习俗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02 学习访谈、调查的方法,在实地调查中掌握并提高语言表达与交流的技巧,撰写家乡风物(人物)志,整理家乡文化主题调查报告,学会撰写建议书或倡议书,分析评价文化现象。 03 通过对家乡文化现象的访谈、调查,记录家乡的变化,参与家乡的文化建设、结合具体实际,给家乡的文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学习活动 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一 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景致和独特风俗,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也许某个人物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也许某幢建筑有着不朽的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来历,这些都值得我们寻访探究。采访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并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访谈”是“访”与“谈”的结合 “访”有调查、探询之意。访谈强调了交流中探询的意味。 访谈有关问题,通过被访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 访谈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可行,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知识链接 一、认识访谈 访谈录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被访者提出生活中需要对新闻人物、商业人物、科研人员等进行采访,以帮助了解情况、获取信息、推广经验等,这样写出的文章叫访谈录。它是 新闻体裁的一种,是以访谈形式报道新闻人物的一种体式。 按内容分为新闻访谈、商业访谈、科技访谈、军事访谈等; 按形式大致分为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络访谈等。 针对性 如《任继愈先生访谈记》即针对任继愈先生做的专访。 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进行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求大求全。 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 访谈的三要素 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 结构 开头、主体、结尾。 语言 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主题 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态度 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s 访谈之前要做充分准备。可以查阅相关材料,也可以实地考察风景名胜、建筑设施,或走访本地博物馆和档案馆等。 先要了解采写的对象,确定访谈的主题(如家乡名称的由来、家乡的历史传说等),然后拟定采访提纲,根据访谈主题选定合适的访谈对象并征得对方同意。 访谈记录表 对象 性别 年龄 访谈成员 访谈时间 访谈提纲 访谈记录 访谈照片 二、学会访谈 拟定采访提纲 ①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的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②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 ③结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