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系列课件———1 之导读 了解《乡土中国》的内容与价值,制订《乡土中国》的学习规划设计。 学会更科学有效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探讨《乡土中国》的相关问题,认识文学作品的解读空间是巨大的,寻找和现实生活的勾连,展示自己对中国社会感性的体悟与认识。 一、《乡土中国》整本书介绍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 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 《乡土中国》整本书介绍 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 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 《乡土中国》是学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代表作品《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江村经济》、《行行重行行》等。 (1910-2005) 出生于教育世家的费孝通读中学时就表现出良好的文学天赋。随着中国革命的影响和对社会的了解,他的革命热情日趋高涨起来。他认为“人的病痛不仅来自身体,来自社会的病痛更加重要。”他决心用社会科学去疗治社会的疾病。为此,他放弃了曾经追求的协和医学院,毅然选择了燕京大学。费孝通后来由燕京大学考入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又应导师史禄国的邀请去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并有幸成为世界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的关门弟子。 1935年夏,费孝通和王同惠在未名湖畔举行了简朴婚礼。9月,他们应广西省政府之邀赴大瑶山调研。考察进行到12月26日,正在深山中跋涉的他们迷了路,而向导也不见了踪影。慌乱中,费孝通误中瑶人设下的捕兽陷阱,双腿被兽夹牢牢夹住动弹不得。在营救未果的情况下,王同惠独自下山求援。然而天妒良缘,在半山处,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暴发,7天后,王同惠的遗体漂浮在湍急的山涧中。那天,他们刚好成婚108天。 “吾妻王同惠女士,于民国二十四年夏日,应广西省政府特约来本桂研究特种民族之人种及社会组织。十二月十六日于古城赴罗运之山道上,向导失引,致迷入竹林。通误陷虎阱,自为必死;而妻力移巨石,得获更生。旋妻复出林呼援,终宵不返,通心知不祥,黎明负伤匍匐下山。遇救返村,始悉妻已失踪。萦回梦祈,尤盼其生回也。半夜来梦,告在水中。遍搜七日,获见于滑冲。渊深水急,妻竟怀爱而终。伤哉!妻年二十有四,河北肥乡县人,来归只一百零八日。人天无据,灵会难期;魂其可通,速召我来!” (费孝通为妻子写的碑文 ) 有人戏称费孝通长得像“弥勒佛”,费得知后如孩童般大笑:“弥勒佛好嘛!心胸开阔,大肚能容。”出于一个士大夫的本性,他执拗地实现着他“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决心。晚年他进入到了国家权力的中枢,先后官至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用自己时间不算长的为仕经历,重复着中国数千年来士大夫的信条:“为士者,不仅为谋求职业,更贵在职业上尽其行道守义的更高精神。” 《乡土中国》取自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 本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