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8506

《乡土中国》之《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课件(共52张PPT)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530135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乡土中国,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课件,5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系列课件———9 勾画批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概念, 提炼各篇的中心论点 研读文本,厘清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 联系当代生活,思考作者观点的现实意义 能够运用文章的观点解读现实问题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概念,总结文章的主旨大意 理解章节间的逻辑关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也在不断的流动,因此社会变迁成了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与之相对应的乡土社会,我们经常把它看成是静止的,这是为什么?是什么导致了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不同的变动方式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一探究竟。 1.自读《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两章,标注概括段落大意,厘清基本概念。 (1)标注概括段落大意 《名实的分离》 第一段 与现代社会相比,乡土社会变动速率慢,相对“静止” 第二段 时势权力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和长老权力也必然同时存在,此消彼长 第三段 社会结构的变动源自它不能答复人们的需要 第四段 社会新旧交替之际,因“文化英雄”的出现而发生了时势权力 第五段 初民社会、战争时期和现代社会容易发生时势权力 第六段 时势权力在安定的乡土社会最不发达 第七段 社会变迁的速率和世代交替的速率相等,社会不会发生时势权力 第八段 社会层面上一个领导阶层追到社会变迁的速率时候时,时势权利也就不会出现了 第九段 乡土社会中,社会环境固定,建立在教化作用之上的长老权力不容忍反对 第十段 “反对”这个概念在同意权力、横暴权力和时势权力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第十一段 长老权力下的乡土社会,反对被时间冲淡而成为“注释”,注释的变动方式引起了乡土社会的名实分离。名实之间的距离随着社会变迁速率的提升而增加 《从欲望到需要》 第一段 从欲望到需要,是从乡土社会转变到现代社会的重要里程碑 第二段 人类的行为都有动机和目的,行为或活动只是实现动机的手段 第三段 “欲望———紧张———动作———满足———愉快”是人类行为的过程 第四段 探讨人类依着欲望的行为是否必然有利于个体的健全发展和社会的完整、持续 第五段 紧接上段,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第六段 乡土社会中,人类本性的欲望总与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的完整、发展相符合 第七段 乡土社会中个人欲望的形成并不由遗传等生物属性决定,而是由从小所处环境的社会文化决定 第八段 深入探讨欲望与文化的关系,指出欲望是符合人类生存条件的文化事实 第九段 孙末楠: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第十段 乡土社会中,孙末楠的这一观点也是正确的 第十一段 乡土社会中很多行为在满足主观上并没有自觉的需求,且行为和目的间无实在意义 第十二段 乡土社会变迁速率慢,可以从容试错;而在变化速率快的复杂社会环境中,试错将会引起大的混乱 第十三段 根据需要去计划自己的行为,使之更为理性、科学 第十四段 乡土社会依靠自主的欲望和传统的经验造就长老权力,而现代社会依靠理性的需要去做计划和知识造就了时势权力 (2)基本概念 欲望 人类取舍之间的根据,是不自觉的本能反应 需要 人自觉追求生存条件,自觉地、有计划的本能反应 功能 从客观地位取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所发生的作用,是分析的结果 理性 人依据已知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去计划自己的行为,是科学化的 社会继替 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流动 社会变迁 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 时势权力 文化英雄提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而发生的一种权力 注释 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 2.绘制《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两章的思维导图。 社会变动速率影响社会变动方式(1) 社会结构变动(3) 社会变迁:时势权力 长老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